|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的预防监测及其治疗策略 |
|
作者:石一宁 … 文章来源:陕西省 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 西安市后宰门185号 710003 点击数:1779 更新时间:2006/5/22 11:12:19
|
|
目的:
1、观察单纯高度近视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的视网膜周边部视功能状态。
2、观察高度近视的视觉电生理改变,了解视功能损害程度。为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的预防性监测和治疗提供依据。
3、探讨高度近视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预防性治疗方法。
方法:
1、采用OCTOPUS 101中的低视力程序(LVP),对单纯高度近视眼、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视网膜周边部视功能状态——90°视网膜光敏感度进行定性定量观察,分别对四象限进行对比,并与中低度近视对比观察。
2、采用传统视觉电生理F-ERG、F-VEP、与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反应(FOK)联合检测。
3、采用532nm激光对视网膜脱离高危眼——伴视网膜脱离高危征的高度近视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行周边预防性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
结果:
1、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平均光敏感度13±5.03,视网膜脱离对侧眼20.28±5.85,高度近视眼组18.39±4.86,、中低度近视眼组30.2±4.6,正常对照眼26.75±4.43;高度近视眼平均光敏感度,颞上、鼻上、鼻下、颞下象限平均光敏感度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眼、中低度近视有显著性差异(P =0.0000),与视网膜脱离对侧眼无统计学意义。
2、传统视觉电生理检查,与高度近视眼相比,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F-ERG表现为振幅下降明显,潜伏期下降,甚至呈熄灭型,F-VEP P100改变无明显差异;而高度近视眼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的F-ERG b波各值下降明显。高度近视眼与中低度近视相比,各项F-ERG中仅最大反应a波,单次视锥、30Hz闪烁b波表现为振幅下降明显。
3、M-ERG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眼及对侧眼中心凹振幅密度下降,a,b波振幅下降;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M-ERG高度近视眼1-6环中心凹振幅密度下降、a,b波振幅下降介于对侧视网膜脱离眼和正常人眼之间,高度近视眼b波潜伏期延长在3-6环介于对侧视网膜脱离眼和正常人眼之间;中低度近视眼与高度近视眼在3-6环a波潜伏期延长、b波4环振幅和6环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但与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3-6环中心凹振幅密度、a波潜伏期和b波振幅及潜伏期各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4、随访6-42个月,无医源性并发症和视网膜脱离形成,术前后周边视功能无显著性改变,有效形成赤道区PVD。
结论:
1、高度近视眼与视网膜脱离高危眼同样在发生视网膜脱离之前已经存在明显周边部视网膜光敏感度的严重损害,与正常人群、中低度近视有着明显的功能和结构差异。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复位后,周边部视网膜光敏感度的严重损害会进一步加重,且导致不可逆中心视力严重降低。
2、中低度近视眼对侧伴视网膜脱离的在FERG、FVEP尚无改变的情况下,MERG已有多项变化,而这些变化依次轻于高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组;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时,MERG潜伏期延长,特别是周边潜伏期的指标敏感,该指标的监控有利于视功能损害的亚临床诊断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联合应用传统视觉电生理、多焦视网膜电图,为观察其视功能受损提供了敏感客观依据,能定量、定性评价黄斑部后极部视网膜、视神经功能。
3、限定的赤道区预防性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预防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高危眼的手段。
|
|
|
会议投稿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不同年龄的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后极部视功能形态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 下一篇会议投稿: 重度眼外伤无光感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