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1届全国会 >> 角膜结膜及泪器病11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厌氧菌性角膜炎病理过程及致病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         
厌氧菌性角膜炎病理过程及致病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梁艳闯 孙…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100005 点击数:909 更新时间:2006/6/8 11:59:12
目的:观察兔厌氧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理改变,初步探讨厌氧菌性角膜炎的致病机制。 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每组随机选取1只作为对照。兔右眼角膜基质内分别注射109/ml痤疮丙酸杆菌悬液及生理盐水0.2ml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其临床表现,分别于术后5天、8天、12天、17天、23天评分后,随机选取一组动物处死,钻取术眼角膜,1/2角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1/2角膜研磨成为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ELISA方法测定其中细胞因子TNF-α、IL-8的含量,沉淀物进行厌氧培养以分离痤疮丙酸杆菌。 结果:兔厌氧菌性角膜炎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角膜基质浸润伴有周围组织水肿,后期出现角膜新生血管。病变过程中,角膜基质内始终存在局限性病灶,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为该种感染的主要炎症细胞且经历两个明显的波峰,分别于术后8天及术后17天至峰值,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在病变后期增加。角膜组织内CD4+、CD8+T淋巴细胞在病变过程中表达均呈阳性,且CD4+T淋巴细胞表达强于CD8+T淋巴细胞。兔角膜组织中TNF-α及IL-8含量在发病初期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至第12天达最低值;之后TNF-α及IL-8含量再次逐渐升高,第17天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对照组水平。 结论:厌氧菌性角膜炎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角膜基质内浸润伴周围组织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及细胞因子TNF-α、IL-8参与了病变的炎症反应过程,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在厌氧菌性角膜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投稿录入:justliang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