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事实 
  世界范围内视力受损的人数约为2.85亿:3900万人患有盲症,2.46亿人为弱视。 
  发展中国家的视力受损者人数约占全世界的90%。 
  在全球范围内,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在中、低收入国家,白内障仍然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过去20年,视力因传染病受到损害的人数大大减少。 
  80%的视力损害是可以避免或治愈的。 
  
  
定义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2006年更新和修订),视力的好坏可分为四个档次: 
  1.正常视力 
  2.中度视力损害 
  3.严重视力损害 
  4.盲症 
  中度视力损害和严重视力损害属于“弱视”类别:弱视并发盲症代表着各种视力损害。 
  
 视力损害的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有: 
  1.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或散光),43% 
  2.白内障,33% 
  3.青光眼,2%。 
  
 高危人群有哪些? 
  视力受损者约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50岁及50岁以上的人 
  视力受损者约有65%在50岁或50岁以上,而这个年龄组约占世界人口的20%。随着许多国家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与年龄相关的视力损害高危患者也会增多。 
  15岁以下儿童 
  据估计,1900万儿童的视力受到损害。其中,1200万儿童视力因屈光不正受损,这种病情易于诊断和矫正。140万儿童终生失明且不能治愈。 
  
 过去二十年的变化 
  总体而言,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尽管全球人口老龄化,但全世界的视力损害数量减少。之所以减少,主要是因为采取协调一致的公共卫生行动后,由传染病引起的视力损害减少了。 
  
  
预防盲症的全球应对 
  在全球范围,80%的视力损害可以得到预防或治愈。过去20年取得进展的方面有: 
  各国政府建立了预防和控制视力损害的国家规划; 
  眼保健服务日益纳入初级和二级卫生保健系统,重点是提供可以获得、负担得起和高质量的服务; 
  开展了提高认识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 
  加强了私立部门和民间社会参与的国际伙伴关系。 
  过去20年的数据显示,许多国家在预防和治疗视力损害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此外,与盘尾丝虫病有关的盲症大大减少,这是该种疾病显著减少的结果。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建立了许多成功的国际伙伴关系。 
  具体成果包括加纳和摩洛哥,两国都报告说消除了沙眼(分别在2010年和2007年)。过去十年,巴西一直通过国家社会保障系统提供眼保健服务。2009年以来,中国已投资1亿多美元用于实施白内障手术。过去十年,阿曼已经完全将眼保健服务的提供纳入初级卫生保健框架;自1995年以来,印度为区一级的最贫穷者拨付了提供眼保健服务的资金。 
  
 世卫组织作出的应对 
  世卫组织协调减少视力损害的国际努力。 
  其职责是: 
  1.制订预防盲症的政策和战略 
  2.为会员国和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援助 
  3.监测和评估各种规划 
  4.协调国际伙伴关系。 
  2009年,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了“2009-2013年预防可避免的盲症和视力损害的行动计划”,这是会员国、世卫组织秘书处和国际伙伴的路线图。 
  世卫组织致力于加强国家一级消除可避免盲症的努力,帮助国家医疗机构治疗眼疾,扩大获得眼保健服务的机会,并加强有遗留视觉障碍患者的康复工作。建立和加强卫生系统,这项工作是一个特殊的重点领域。 
  世卫组织是各国政府、私立部门和民间社会组织组成的国际联盟的牵头机构。这种伙伴关系的宗旨是到2020年消除全世界的致盲性沙眼。 
  自2004年以来,世卫组织与国际狮子会合作,在30个国家建立了由35个儿童盲症中心组成的全球网络。迄今,这些中心已借助手术或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帮助1亿多儿童保全视力或保留视功能。 
  为应对慢性眼疾日益沉重的负担,世卫组织目前正在制定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屈光不正的政策和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