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成果丰硕
2012年,我国青光眼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中山眼科中心刘杏等通过对29例挫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经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并随诊6~42个月后的观察发现,这种手术安全有效。北京医院王铮等评估了应用激光扫描偏振仪观察不同程度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野损害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连续变化的可行性,发现这种方法可以作为早中期青光眼随访的有效手段之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边俊杰等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了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浅前房者与正常人的前房形态,发现前房角拥挤比值、晶状体厚度和晶状体位置可以作为观察AACG患者前房形态的有效指标。武汉同济医院李贵刚等研究了窄房角患者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的解剖因素,认为窄房角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开放度并非虹膜睫状体囊肿的解剖因素。
在基础研究方面,北京协和医院张扬等观察了髓鞘相关抑制分子Nogo-A及其受体NgRmRNA和蛋白在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和动态变化,发现在高眼压导致视神经损伤的神经再生过程中,Nogo-A起到抑制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其受体NgR表达受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Nogo-A对神经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可能受其他受体介导。这一研究为青光眼神经节细胞的再生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北京协和医院程钢炜对大鼠成纤维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大鼠结膜成纤维细胞存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有VEGFR-1的蛋白表达,抗VEGF类药物可能对大鼠的结膜成纤维细胞产生影响。这一结果有可能应用于青光眼的滤过手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莎莎等对慢性高眼压小鼠进行研究,认为高眼压状态下小鼠水通道蛋白基因可能通过影响小鼠胶质细胞的活化造成青光眼视网膜损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