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眼科中心 | 协和眼科 | 会议中心 | 医学资源 | 精美图片 | 眼科宝贝 | 协和论坛 | 淘宝网店 | 会员中心 | 帮助中心 | 金币换眼科点 | 申请专业权限 | 
最新公告:     本站新域名:http://www.eyecn.net  [毛进  2006年5月29日]        
您现在的位置: 眼科医生网 >> 会议中心 >> 第9届全国会 >> 神经眼科9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视神经挫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探讨         
视神经挫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王芳荣 文章来源:合肥爱尔眼科医院 邮编:230022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26
视神经挫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探讨 合肥爱尔眼科医院 王芳荣 邮编 230022 [摘要] 目的:探讨视神经挫伤的原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按外伤的部位及种类进行了分类,并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认为视神经挫伤的诸多原因中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局部缺血。结论:治疗效果与视神经挫伤的程度、治疗的早晚均有关。 我院自1994年3月至2002 年3月共收治视神经挫伤患者52只眼,现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年龄均在5~~63岁,其中20~~38岁者36例占69.2%;男性44例,女性8例。前额部外伤15例,头部外伤10例,眼眶部外伤27例。其中拳击伤25例,啤酒瓶爆炸伤3例,铁器伤 6例,牛角伤1例,木棍伤2例 ,跌伤5例,杯子等击伤1例,车祸引起的头脑部外伤9例。 1、2 治疗方法: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复方丹参、抗菌素、血管扩张剂及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剂,并适当用高渗剂脱水。球后积气者予以穿刺排气。 2、结果: 52例中伤后光感消失者5例,光感者9例,眼前手动至0.2者38例。经治疗后视力提高至0.6以上者21例,其中5例达1.0以上,18例提高至0.1~0.6,手动~0.1以下者9例,5例光感消失者仅1例恢复至指数/2尺,其余4例始终未能恢复视力。 典型病历介介绍 例:男性,51岁。左眼被拳击伤后半月,头痛、视物不清,于1998年6月15日来本院就诊入院。入院时右眼视力0.7,左眼手动/眼前。眼底见视乳头境界欠清,视网膜动脉管径变细,A:V约为1:3,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眼压右眼2.31Kpa,左眼2.74Kpa。CT片示左眼眶内侧壁骨折伴同侧筛窦积血,球后气肿。于6月16日以5号针头自球后和鼻上方穿刺共排出积气约2.0毫升,并同时向球后注射地塞米松3毫克,隔日一次,共3次。6月17日视力0.2,6月28日视力0.6,瞳孔对光反应灵敏,视乳头境界清,黄斑部仍有轻度水肿,中心凹反光已可见,予以出院。7月19日门诊复诊视力0.8,黄斑水肿完全消失。 3、讨论 根据本组病例中视神经挫伤的情况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1)、外力致眼球后部,眶内软组织及眼球骤然前移,使视神经和“中央动脉”振断,造成视神经的严重损害。(1)(2)、眼眶或前额部受撞击后,致伤力由骨传导至视神经管,使视神经管内软脑膜供应视神经的小动脉,受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痉挛,而使局部缺血,视神经纤维变性、坏死、失去传导功能。(3)、视神经孔处骨折,可使硬膜下血管破裂,形成视神经鞘内血肿,脑部外伤性硬膜下出血亦可蔓延至视神经的硬膜下腔内而引起积血、眶内出血,尚可沿眼动脉的血管周围间隙,窜入视神经硬膜下腔内,有时亦可能沿眼动脉周围间隙窜到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内,形成视神经蛛网膜下出血,视神经鞘内出血对视神经有压迫作用,根据目前有关文献报导,认为视神经挫伤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局部缺血(2)。 本组病例中,我们均给予激素及复方丹参治疗,同时应用抗菌素、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剂,对光感以上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早期应用激素治疗,可以减轻组织水肿,以防止因视神经的局部组织缺血、乏氧促使组织更加水肿而加重病情恶化。复方丹参具有止血及活血化瘀双重作用(3),大剂量应用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球后积气者及时予以排除积气减少对视神经的压迫,视力得到明显提高。但有4例无光感者因就诊时间均在10天以上,且亦未行视神经鞘减压术,均未能恢复光感,1例在伤后即来诊,经积极抢救恢复了有用视力。作者认为早期查明视神经损伤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进行治疗,会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此外,治疗效果与视神经挫伤的程度、治疗的早晚均有关。 参考文献 1、 阳学剑,视神经挫伤发病机理及治疗的探讨.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89,3:150. 2、 史如意,间接性视神经挫伤的药物治疗.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1,13:237. 3、 金鸣,活血化瘀与抗自由基损伤.中草药,1993,24(5):269.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08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0508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