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眼科中心 | 协和眼科 | 会议中心 | 医学资源 | 精美图片 | 眼科宝贝 | 协和论坛 | 淘宝网店 | 会员中心 | 帮助中心 | 金币换眼科点 | 申请专业权限 | 
最新公告:     本站新域名:http://www.eyecn.net  [毛进  2006年5月29日]        
您现在的位置: 眼科医生网 >> 会议中心 >> 第10届全国会 >> 青光眼10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中不同位置下放置的对比观察         
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中不同位置下放置的对比观察
作者:王平西  … 文章来源:辽宁 沈阳何氏眼科医院,沈阳市黄河北大街128号 110034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28 18:20:56
目的:通过在小梁切除术中,结膜瓣下和巩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C(MMC),对比术眼眼压、色素膜、滤过泡、角膜内皮的变化,从而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64只眼被随机分入2个治疗组,1组(32只眼)在结膜下应用0.2mg/mlMMC,另1组(32只眼)在巩膜瓣下应用0.2mg/mlMMC ,术后观察术眼眼压、色素膜、滤过泡、角膜内皮的变化,平均随访8个月。结果:两组对比观察 ①对眼压的控制差异无显著性,两周时(U=1.554,P>0.05),结膜组(12.25±5.51),巩膜组(10.41±4.21),三个月时(U=1.47,P>0.05),结膜组(17.36±4.25),巩膜组(15.41±6.21)。②两组术后早期均形成明显弥散滤过泡,三个月后结膜组功能滤过泡78.12%(25),巩膜组功能滤过泡62.5%(20)。经U检验差异无显著性(U=1.825,P>0.05)。③术后早期结膜下组色素膜反应轻。巩膜下组反应重,并浅前房较多。经U检验(U=2.41,P<0.05),差异显著性。④术后三个月巩膜下组内皮损伤较多,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性(U=2.813,P<0.01)。两组术前角膜内皮平均密度(1880±352)/mm2,三个月时,结膜下组平均减少9.6%,巩膜下组平均减少16.3%。结论:在小梁切除术中不同位置下放置MMC,结膜下放置优于巩膜下放置:1色素膜反应轻,早期可平稳渡过。2 内皮损失少。
会议投稿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08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0508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