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脑磁图初步研究 |
|
作者:管永清 张… 文章来源:天津市眼科医院 300020 点击数:1195 更新时间:2006/6/27 0:07:30
|
|
目的:应用脑磁图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不同视野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所产生视觉诱发磁场,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可能发病机制。
方法:对4例健康儿童及5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进行不同视野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的诱发磁场反应。并将MRI图像资料传输至MEG工作站上。追踪可识别点,制作球模型,通过工作站软件将MEG的定位资料与MRI解剖图像相叠加。
结果:
1弱视组VEFs双眼总和较正常组降低。
2弱视组双眼全视野刺激较非弱视眼单眼全视野刺激时振幅降低,潜伏期改变无统计学差异,较弱视眼单眼全视野刺激时潜伏期缩短,振幅增高。
3 单眼全视野刺激时,非弱视眼较正常组优势眼峰值潜伏期延长、振幅增高;弱视眼较正常组非优势眼峰值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
4 半侧视野刺激时,弱视眼及非弱视眼各自鼻、颞侧视网膜峰值潜伏期、振幅均无统计学差异。
5 源定位比较:在双眼全视野刺激时,弱视组偶极源定位在左、右侧大脑半球的X轴位置、Z轴位置与正常组比较偏向顶叶,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存在“单眼抑制”,而非弱视眼存在功能亢进。
2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无半侧网膜抑制现象。
3正常组M75的源位于Brodmann17区及Brodmann18区,M100的源位于Brodmann17区,而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双眼全视野VEFs的M75及M100的源定位脱离17区、18区,趋向于顶叶。
|
|
|
会议投稿录入:yanli2004_8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固定性瞳孔夹持的手术治疗 下一篇会议投稿: 斜视性弱视大脑视皮层损害的脑磁图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