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高度近视眼不同手术矫正方式的优缺点,探讨高度近视眼的最佳矫正方式。
方法:对>-10D以上的高度近视眼患者,采用不同的矫正方法。组I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矫正(前房型),组II行准分子手术表面切削(LASEK/Epi-LASIK)。比较两组术前术后UCVA,BCVA,预期屈光度、屈光稳定性、最佳视力提高行数、对比敏感度变化、高阶像差等指标的差异。分析两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组I共32人48眼,其中男8人女24人,平均年龄32.9±7.1,平均屈光度-19.95±5.42D。
组II共21人41眼,其中男6人女15人,平均年龄31.5±7.9岁,平均屈光度-12.72±1.04D。
两组平均随访时间均大于1年。组I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提高1行有7眼(15%),提高2行及2行以上33眼(69%),不变8眼(17%).没有眼比术前下降。组II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提高1行有6眼(15%),提高2行及以上有4眼(10%),不变26眼(63%),下降5眼(12%)。术后一年,组I中残余屈光度在预期屈光度±0.5D之内的占33%.在±1.0D之内的占58%,在±2.0D之内的占85%,组II中残余屈光度在预期屈光度±0.5D之内的占17%.在±1.0D之内的占22%,在±2.0D之内的占51%,一半的患者存在-2D以上的欠矫或回退。组I 术后各个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提高(P<0.01),而组II术后各个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下降(P<0.01)。组I术前术后高阶像差增加不明显(P>0.01),组II术后总高阶像差RMS比术前增大,尤其是球差增大更为明显。组I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一过性高眼压、椭圆瞳孔,人工晶体旋转,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下降6.3%。组II的并发症主要有轻微HAZE(1级以下)、激素性高眼压等。
结论:对于>-10D的高度近视眼矫正,选择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相对于选择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有更好的术后视力,更加可靠和稳定的屈光度以及更好的术后视觉质量。术后1年的随访,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