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源性陈旧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分析 |
|
作者:刘海霞 杨…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武汉 430030 点击数:1253 更新时间:2007/6/7 16:22:08
|
|
目的 探讨孔源性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延误原因,以期提高临床上对此类视网膜脱离的早期发现率,避免转变成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首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病例20例(20眼),分别对患者的年龄、工作性质、屈光状态、临床症状、脱离的范围、裂孔的形态和分布以及延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65%的患者年龄在15~24岁 年龄段, 80%的患者是近视患者,70%的患者是学生。发病早期完全无症状者或症状轻微者占95%,所有病例均为浅脱离,均伴不同程度的视网膜下增生,90%的脱离源于圆孔、类圆孔或针眼孔,80%的裂孔分布于3~9点钟子午线以下,97%裂孔均位于赤道部以前。50%的患者因未及时就诊而延误,35%的患者被医生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延误。 结论 孔源性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多发于患近视的学生人群,年龄多在15~24岁之间;其裂孔具有下、圆、小、周边的特点;常表现为浅脱离,进展缓慢;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患者易忽视,医生易误诊。
|
|
|
会议投稿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CFH、BF及HTRA1基因多态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易感性的影响 下一篇会议投稿: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能量选择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