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人共同性斜视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 | 
					 | 
					作者:王健英  文章来源:贵州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点击数:2016  更新时间:2008/1/7   
                                                      
                                                       | 
					 | 
					目的:探讨成人共同性斜视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
 方法:对按术28例年满18周岁的共同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外斜22例,内斜6例,52只眼。Ⅰ组:双外直肌后徙18例,Ⅱ组:双内直肌后徙6例,Ⅲ组:单眼内外直肌截退4例,于术前1天、术后1周、1月、2月对术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测,对术前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屈光率及散光变化作对比分析。
 结果:⒈术后角膜前表面大部分仍呈现垂直方向的对称蝴蝶结型或不对称蝴蝶结型,表现为顺规性散光。⒉术后1周第Ⅰ组颞侧、第Ⅱ组鼻侧角膜曲率下降明显,(P<0.05);第Ⅲ组颞侧曲率较术前下降,而鼻侧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月Ⅰ、Ⅱ组直肌所在子午线角膜曲率均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术前水平,Ⅰ、Ⅲ组较术前相比,(P>0.05),而第Ⅱ组与术前相比,(P>0.05)。术后2月三组与术前相比(P>0.05)。⒊术后1周三组的dk值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月Ⅰ组、Ⅲ组dk值与术前相比,(P>0.05),而Ⅱ组与术前相比,(P<0.05);术后2月三组的dk值与术前相比(P>0.05)。
 结论:⒈成人共同性斜视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改变显著。⒉术后屈光变化是可逆的,不同术式恢复时间不同,因此对远期视功能影响不大。
   |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水平直肌移位手术在斜视治疗中的作用 下一篇会议投稿: IGF-Ⅰ局部注射对眼外肌作用的实验研究 |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