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3届全国会 >> 眼底病13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在体电穿孔辅助基因转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的实验研究         ★★★
“2006温州医学院――高视远望眼底病诊治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
作者:张萌 文章来源: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83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点击数:1675 更新时间:2008/1/15
在体电穿孔辅助基因转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的实验研究
张萌 莫晓芬 董京艳 方媛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200031
目的:探讨在体电穿孔辅助基因转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的可能性及最佳电刺激模式。
方法:将pcDNA3.1/NT-GFP-TOPO质粒(5ug)注射到SD大鼠(120g±10g)左眼视网膜下腔,按照电脉冲的不同场强(10、12、14、16、18、20V/cm)和脉冲持续时间(0.1或0.2s)进行分组(n=6),刺激模式为:场强×脉冲持续时间,脉冲间期0.5s,5个脉冲为一组,共2组,组间间隔5min。将带负电荷的质粒在电场(角膜侧为负极,巩膜侧为正极)作用下,拟转染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转染后1周,取各组左视网膜,形态学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强弱及范围,并观察眼球的组织损害情况。结果:以上各组电刺激模式均能辅助基因转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低场强的模式下基因表达相对较弱,随着场强的增大基因表达增强,但发生白内障、角膜损伤的可能性增加。适宜的场强在16~18V/cm之间,脉冲持续0.1s和0.2s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电穿孔方法可以有效辅助基因在体转染SD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转染的适宜电穿孔模式为:16~18V/cm×0.1~0.2s×5次,二组刺激。本研究为非病毒性方法辅助基因在体转染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类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