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内斜视的治疗 |
|
作者: 于秀敏…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东方耳鼻喉眼科医院 250012 点击数:1939 更新时间:2004/6/5
|
|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内斜视的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
先天性内斜视的特点:生后6个月以内发病;斜视角大,>40△,20△以下者较少;五明显调节因素;斜视角稳定,远近斜视角相等;屈光状态接近正常儿童;AC/A正常;集合强,外展弱;常体有多种合并症,如DVD、隐性眼球震颤,下斜肌功能光进及A-V征等;无明显神经系统异常。本文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收治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岁—6.5岁,平均3.8岁。手术年龄2.5岁—6.5岁。屈光度双眼+1.50D±0.750D。术前斜视度20△--60△,平均40△±1.5△,能查视力者21例,其中弱视者11例,占52.40%;14例伴有下斜肌亢进,8例伴有DVD;5例伴有眼球震颤。
方法: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内斜20△ 者行单眼内直肌后徙5mm; 40△--60△ 者行内直肌后徙5—6mm;垂直斜视20△ 者行双上直肌后徙5mm;大于20△ 并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行下斜肌转位于下直肌颞侧附着点处,术后同视机加弱视训练。
结果:术后随访1—3年,40例中有35例内斜小于10△ ,5例10△--15△ ,11例弱视经治疗视力提高者6例,占54.5%。8例无双眼单视功能。同视机训练16例,其中6例有同边融合,4例有立体视。
结论:先天性内斜视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有利于提高视力及三级功能的建立。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闪烁增视仪治疗弱视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会议投稿: 加大手术治疗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