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界膜剥除治疗早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与手术风险 |
|
作者:唐仕波,…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点击数:1480 更新时间:2004/6/7
|
|
目的:探讨内界膜剥除治疗早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与手术风险。方法:于2001年10月-2004年1月对在我院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裂孔,Gass分期为2-3期,最佳矫正视力≥0.5的10例10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比较其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多焦ERG,OCT检查黄斑裂孔闭合的情况以及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10例10眼中,Gass分期为2期的6眼,3期的为4眼。患者自述发生发生症状的病程为1-3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5-0.8,平均0.5。OCT对术前黄斑裂孔直径测量,180-260μm,平均 212±54μm。所有病例均顺利的施行了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气液交换,16%C3F8充填和术后面向下体位1-2周。所有病例术中黄斑裂孔旁的内界膜均完整的剥除,未发生黄斑裂孔进一步扩大。术后随访4-32月,平均随访13个月。随访期间最佳矫正视力为0.4-1.0,平均0.6。术后OCT检查示10眼黄斑裂孔均全部闭合。其中有1眼在手术中即发现黄斑裂孔关闭。10眼中有5眼手术前后行多焦ERG检查,显示术后黄斑区峰值恢复大部分。本组病例中3眼术中剥除内界膜时,裂孔周围出现小圆点状出血,术后一过性眼内压升高2眼,经药物治疗后3天内降至正常。术后因玻璃体腔长效气体充填导致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4眼,随访中恢复透明。术后随访期间发生明显晶状体核硬化4眼,屈光度增加-1.0――3.0D,平均-1.5D。本组病例未发生白内障、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内炎、后期黄斑裂孔再裂开、视野缺损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作为进行性恶化的病变,一旦形成保持视力稳定和裂孔自愈的机会极小。成功的早期手术干预,将有助于中止其病程,手术后可使视力提高或维持术前水平。但由于早期患眼视功能尚好,一旦出现并发症将可能造成视功能的严重受损,因此手术风险较大,术前应当与患者充分沟通。同时也要求手术者具有娴熟的玻璃体及黄斑部手术技巧,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内界膜剥除对视网膜结构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会议投稿: 硅油眼行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