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屈光不正患者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SBK)术前及术后视力、波前像差及角膜地形图特点、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为屈光不正患者进一步提高视觉质量提供新型手术方式。
方法 回顾分析16例(32只眼)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SBK手术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均行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屈光度、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以及波前像差检查,并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观测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全面评价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SBK手术的疗效。
结果 术后未见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16例患者中(32眼)有5例(31.25%)诉夜间“光晕”和“星芒”现象,1例(6.25%)诉夜间有眩光。术后1月及6月裸眼视力除1例患者(2眼)外,其余都达到1.0以上,且30眼(93.75%)的屈光矫正在预计矫正视力±0.5D范围内;32眼均未出现术后BCVA降低;14眼(43.75%)BCVA提高1行,4眼(12.5%)BCVA提高2行;术后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较术前未见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高价像差比例显著增加,以彗差和球差为主,三叶草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 波前像差引导的SBK术后裸眼视力位于预期矫正度数±0.5D之内,在屈光矫正方面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2 个体化SBK手术可提高部分患者BCVA,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3 个体化SB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均无显著增加,无明显角膜膨隆,安全性较高。4 个体化SBK术后眼高价像差均有所增加,以彗差和球差的增加为主,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术后视觉质量无明显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