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并评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在黄斑部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或住院的49例累及黄斑部眼底病患者的频域OCT结果。
结果 1.黄斑裂孔:(1)全层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可定量测量裂孔直径及视网膜脱离高度。(2)板层裂孔合并黄斑前膜:前膜牵拉致视网膜皱纹,黄斑中心凹部分视网膜组织缺失,外丛状层与内核层之间形成空泡。(3)假性裂孔:黄斑前膜牵拉形成边缘锐利的类裂孔样改变,但视网膜各层结构仍存。2.黄斑前膜:视网膜厚度增加,3维成像技术可观察整个前膜的范围以及视网膜隆起、受牵连情况。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非渗出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局部变薄, Bruch膜下组织反光信号增强,外核层明显变薄消失。(2)渗出性:(a)典型性CNV:通常表现为高反射区,通过断裂的RPE光带侵入到外核层。(b)隐匿性CNV:局限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可致视网膜色素上皮隆起并脱离。4.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定量测量黄斑水肿增厚的高度和体积,3维成像显示黄斑水肿和增殖膜的形态。5.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高反光带轻度小坡状隆起,神经上皮层隆起,层间见液性暗区,对应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墨迹样高荧光。6.视网膜血管阻塞所致的黄斑改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表现为外丛状层、内丛状层增厚,层间结构模糊不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层间见高反光点,视网膜出血遮盖外层视网膜结构。7.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除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分离,还显示视网膜层间异常改变。
结论 频域OCT对于黄斑部疾病的诊断及随诊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