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9届全国会 >> 眼底病9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正常恒河猴眼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后眼底组织病理学相关研究         
正常恒河猴眼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后眼底组织病理学相关研究
作者:李志华  … 文章来源: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100730 点击数:1104 更新时间:2004/6/11
目的 观察正常恒河猴眼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后视网膜不同反应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变化及其演变过程,了解不同激光反应对组织的损伤。 方法 以3只正常恒河猴眼为实验对象。猴1:在鼻侧视网膜及颞侧上下血管弓进行预实验,以确定不同反应所用的能量。利用TTT照射视网膜后极部,使视网膜产生无肉眼可见反应(阈下反应)、淡灰色(弱反应)及灰白色至白色(强反应)3种光斑。于照射后即刻、1周、2周、1月、4月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检查(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猴2:根据眼底视网膜血管走行,将眼底分为四个区域: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先取下方进行治疗。于第一次治疗后2周、3周、4周对分别对其余区域进行照射。每个区域均包括阈下反应、弱反应及强反应三种光斑。第4次治疗后第2天,摘除双眼,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猴3:在左眼黄斑中心及颞侧行TTT治疗,终末反应分别为无肉眼可见反应及淡灰瓜。分别于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2周、4周照彩色眼底像,行光学断层相干成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右眼:在黄斑中心及鼻侧行TTT治疗,终末反应分别为淡灰反应及阈下反应。于治疗后即刻、1周、2周、4周分别照彩色眼底像、行FFA、OCT检查。观察结束后,对所有猴眼进行各种光斑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一、组织病理学改变阈下反应光斑:各观察时间点OCT未发现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也未发现有病理变化。弱反应光斑:OCT显示早期视网膜水肿增厚,2周后视网膜萎缩变薄。病理变化局限于视网膜外五层,早期光感受器外节水肿紊乱,外颗粒层核固缩,坏死。2周后组织萎缩变薄,光感受器外节及外颗粒层崩解消失,视网膜内五层保留,光镜下未见明显异常。强反应光斑:早期脉络膜充血,炎症状细胞浸润,RPE层连续性中断,光感受器外节紊乱水肿,外颗粒层及内颗粒层细胞核固缩,坏死。2周后光斑处全层视网膜萎缩变薄,原视网膜各层结构均消失。二、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改变 阈下反应:ICGA及FFA在各观察时间点无脉络膜血管及视网膜血管的改变。阈上反应:ICGA显示各观察时间点、造影全过程光斑相应处均为暗区。FFA显示:阈上反应光斑:治疗后早期,光斑处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2周后,光斑中央处视网膜毛细血管丧失,相应处FFA表现为低荧光。 结论 不同反应的TTT光斑可以产生一系列连续的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阈下反应无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病理变化,弱反应光斑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视网膜外层,强反应光斑的病理变化可以累及视网膜全层及脉络膜。阈上反应光斑可以导致光斑处脉络膜血管及视网膜毛细血管丧失。TTT所产生的病理改变大约经历2周趋于稳定。临床上应用TTT进行治疗时应根据病变的部位及性质选用恰恰相反当的反应,以求既达到治疗效果,又最大限度地保护视网膜的功能。如果需要重复治疗,应该至少在第一次治疗后2周进行。*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