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R)在吲哚菁绿造影(ICGA)中超晚期(ultra-late phase)的图像特点并分析视网膜微结构改变,分析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代谢情况,预测CCSCR的进展。
方法 病例分析。应用共焦扫描检眼镜(cSLO, 激发光787 nm, 滤光片>800 nm,海德堡视网膜脉络膜同步血管造影仪Ⅱ,Heidelberg Retina Angiograph 2, HRA2,德国)联合Spectralis OCT观察ICGA检查24小时后眼底荧光图像特点,分析相应的视网膜微结构改变。
结果 后极部自视乳头向颞下血管弓区域呈河道状低荧光改变,底部低荧光范围扩大,在低荧光与正常视网膜组织之间呈现一条高荧光亮带。黄斑部呈斑驳样荧光改变,以低荧光为主。Spectralis OCT提示黄斑部斑驳样荧光区域表现为神经上皮层脱离,其中低荧光区域RPE呈波浪状改变,与Bruch膜脱离提示RPE广泛受损,高荧光区域RPE层间断裂不均或部分含有黑色素组织跟随脱离。下方为RPE与光感受器层(PR)萎缩,可见分离的Bruch膜,其上RPE、PR、OLM、ONL及OPL结构紊乱,INL塌陷;萎缩区脉络膜和巩膜反光增强。在正常视网膜与低荧光区域之间存在一个过渡带,该处OLM完整,RPE反射增强,水肿,PR光带消失提示CCSCR病情进展过程中,PR先于RPE受损。
结论 国外研究表明CCSCR发病与RPE功能紊乱有关并进行紫褐脂(lipofuscin)相关自发荧光图像分析。本文利用多种成像模式对该病ICGA超晚期图像及其微结构进行观察,为分析RPE代谢情况、深入理解CCSCR病变特征和预测疾病进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