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9届全国会 >> 白内障9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 勤 … 文章来源: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 兰州 730000 点击数:959 更新时间:2004/6/12
目的:探讨了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糖尿病白内障组为28例31眼,年龄43—68岁。对照组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5例46眼,年龄46—72岁。糖尿病患者病程:6个月~15年(平均7.1年),其中病程≤5年者12例14眼,5—10年者11例12眼,≥10年者5例5眼。术前口服降糖药者19例21眼,单纯饮食控制者7例8眼,应用胰岛素者2例2眼。术前血糖控制在6.1~8.4mmol/L。手术方法:两组均采用Phaco手术或小切口ECCE手术,角巩膜缘后2mm隧道式切口,连续环行撕囊,超声乳化白内障或行小切口娩核,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庆大霉素2万单位。两组病人术后应用泰利必妥眼药水和氟美童眼药水点眼,酌情行地塞米松2mg+庆大霉素2万单位结膜下注射。结果: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视力恢复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性患者组稍高,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经术后处理均能恢复,28例31眼术后随访3—24个月,视力恢复良好,远期效果肯定。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达到迅速复明的目的,对部分术前不能通过现有手段检查的眼底并发症提供了确诊和治疗的机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组手术采用角巩膜隧道式切口,连续的环行撕囊技术,保证了囊袋内碎核的顺利进行以及前房的稳定,对部分后囊膜混浊的患者采取后囊膜撕开,避免了术后后发障的可能。术后角膜水肿是术中直接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引起,轻度水肿在术后1—2周内消失。术后房水混浊多是因手术创伤直接刺激虹膜,引起色素脱落所致。两组对照不同的是糖尿病患者房闪持续时间较长,术后严密控制血糖,局部给予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患者房闪在3—7天全部消失。观测不同时段的血糖变化,发现糖尿病患者术后1—2小时血糖升高,术后24小时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合并前房渗出,房水混浊的患者,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在术后3天差别较明显。因此,控制术后血糖,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避免和减轻术后并发症意义重大。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