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23G微切口套管针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其技术特点所导致的临床结果。
方法 对象: 2009年9月致201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供517人, 538眼 , 男性78眼,女性 91眼,年龄 5-78岁,平均54.6+- 23.7岁。病种分布:视网膜脱离239例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6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6例;外伤性玻璃体出血64例;黄斑裂孔牵拉及黄斑前膜23例 (不合并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34例;其他22例。手术方式:23G玻璃体切割 296例;23G玻璃体切割+晶体切割 178例;23G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39例;23G玻璃体切割+phace 25例。硅油注入 189例; C3F8注入237例;消毒空气 89例; 23例未注入眼内填充。临床观察指标:预计手术量、手术时间、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以及和传统20G玻璃体切割技术相比较,其手术适应症范围。
结果 完成预计手术量 100%。手术时间:平均缩短20-40分钟,最快手术时间为27分钟,最长不超过2小时手术。眼表反应轻微,患者舒适度改善很大。最佳视力水平从20G玻切手术后的0.1以下,提高到术后3-5天内恢复到0.5-0.6。手术后眼压和眼底情况与20G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不良反应:有晶体损伤、手术后低眼压2例、切口漏、硅油渗漏、切口附近的视网膜损伤等。手术适应症比较,除了眼内较大的异物、无玻璃体眼以及取硅油手术以外,两种手术方法的应用范围基本一致。但由于23G创伤明显小于20G,使得医生在选择是否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决策时,能更轻松地选择进行手术治疗,从而在实际上扩大了玻璃体切割的手术范围。
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技术和20G相比较,其安全性和效率均优于后者,而两者的手术适应症范围大致相同,但各有侧重。因此对于临床常见的需进行玻璃体切割的患者,23G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在手术方法上,23G套管技术提供了一些特有的手术方法方面的改进:1. 进入通道的功能交换;2. 单套管针联合白内障切口取出脱位的晶体核或人工晶体;3.联合全视网膜观察系统快速完成手术等。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实际中要注意克服和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