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虹膜恶性淋巴瘤的UBM表现
方法 低龄儿虹膜恶性淋巴瘤病例报道1例
结果 患儿男性,足月剖腹产,4月龄。父母发现双眼白斑半月,眼压高于40 mmHg ,基层诊断“先天性青光眼”,拟行抗青光眼手术。患儿体温正常,否认其它全身病史,无疫源接触史。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发现头顶皮下2 cm*3cm球形隆起包块,光滑质中无压痛,皮温不高。胸透、心电图正常。双眼结膜充血(+),下方角膜条状粘连性斑翳,前房细胞(+++),虹膜表面半透明灰白条索至虹膜呈不规则丘陵样膨隆。虹膜周边前粘连,瞳孔欠圆,直径2 mm, 对光反射不敏感,晶状体表面少量渗出膜,眼底不清。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检查提示双眼前房内渗出,虹膜弥漫性肥厚,内回声减弱,周边虹膜与角膜内面相贴,房角关闭。UBM考虑免疫性炎症反应,或肿瘤转移种植可能。血液检查甲胎蛋白升高(143ng/ml),乳酸脱氢酶升高(285u/l)。腹部超声及头颅磁共振未见异常。一周后复查UBM示前房渗出增加,虹膜弥漫肥厚较前明显,肿大虹膜内部见分叶状结构,睫状体增厚,头部边界不清,基底部玻璃体渗出。综合患儿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高度怀疑肿瘤可能。行头皮肿块摘除,冰冻切片提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可能”。行右眼前房穿刺及虹膜活检术,病理诊断“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考虑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建议骨髓活检以排除骨髓来源,家属放弃治疗。
结论 恶性淋巴瘤的眼内转移值得引起重视。UBM对虹膜恶性淋巴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病变的弥漫浸润,内部分叶,急剧进展等特点是与其它虹膜病变的鉴别要点。详细查体以发现可能伴随的其它组织病灶有助于更好判断疾病,必要时组织活检可提供最直接的诊断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