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冯某,女,58岁。双眼视物不清3年,右眼视力障碍半月,无眼红眼痛等眼部其他症状。患者身体状况良好,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既往无眼部疾病史。眼部检查:VD:HM/眼前,VS:0.08。双眼角膜透明,前方常深,瞳孔圆形,直径3.5mm,晶体混浊,右眼玻璃体混浊,眼底未窥入。左眼高度近视眼底。
辅助检查:右眼B超“右眼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综合验光:右眼无法获得结果,左眼 0.08×-500DS=0.4。眼压测量:右眼 12mmHg,左眼 14mmHg。
临床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近视,右眼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患者入院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右眼超声乳化晶体摘除+玻璃体切除+C3F8气体填充术,术后第一天眼部检查:VD:HM/眼前,角膜水肿,角膜后色素KP,前房浅Ⅱo,虹膜膨隆,瞳孔中等散大,直径5mm,晶体缺如,瞳孔与晶体后囊紧贴,余未窥入。右眼眼压56.0mmHg。临床诊断为术后继发恶性青光眼。右眼急诊行小梁切除术,眼局部阿托品眼膏散瞳,百利特眼药水点眼,全身静点甘露醇注射液。术后眼部情况:VD:HM/眼前,角膜透明,角膜后色素KP(+),前方浅Ⅰo,瞳孔中等散大,直径5mm,晶体缺如,瞳孔与晶体后囊紧贴,后囊膨隆,余未窥入,右眼眼压20.0mmHg。
疾病介绍
恶性青光眼又称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病人有角膜小,前房浅、眼轴短、房角窄、晶体厚,位置相对偏前,睫状突距晶体较近等特点。由于手术、外伤,缩瞳药物等激发使睫状肌痉挛,引起晶体虹膜前移,房角关闭,眼压升高,使房水正常的前部通道受阻,而转为进入玻璃体,使玻璃体容积进一步增加,向前压迫晶体及虹膜形成恶性循环。就目前的认识,恶性青光眼发生机制的四个主要因素是睫状环阻滞、瞳孔阻滞、房角阻滞、玻璃体阻滞。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发病后房水流向玻璃体,玻璃体体积增加,只能前移,推挤睫状体、虹膜晶状体隔前移,加重以上阻滞,形成恶性循环,故名恶性青光眼。治疗的关键在于去除以上发病因素,打断恶性循环。恶性青光眼治疗目的在于尽量解除房水流路上的各种阻滞,使前后房沟通,打断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恶性青光眼的药物治疗为局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剂、降眼压药物、全身高渗剂等药物联合应用以浓缩玻璃体、减少房水的生成。
恶性青光眼一直被认为属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根据临床多样化的表现,Levene提出了分类的新概念,将其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两大类。所谓典型性是多指发生于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的恶性青光眼。其具有明确的解剖基础:小眼球、小角膜、浅前房、窄房角、晶状体厚、睫状环相对小等表现;非典型性是指非滤过手术所引起的恶性青光眼。如;YAG激光虹膜打孔术后,使用缩瞳剂后、炎症反应、外伤、视网膜光凝及阅读等引起的恶性青光眼。另一种恶性青光眼的分类方法是把它分为有晶状体眼、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体眼三种情况。
讨论
无晶状体性恶性青光眼也称睫状体玻璃体阻滞性青光眼。玻璃体与睫状突相贴后,整个玻璃体前界膜前突后房消失,使房水生成后无法进入后房,而直接进入玻璃体中。为了进入前房,房水必须通过玻璃体,并且穿过玻璃体前界膜,而前界膜限制了房水进入前房,于是房水就存储在玻璃体的某处或周围,使玻璃体肿胀,容积增加,并直接将虹膜涌向前,使得前房变浅。
本病例患者高度近视眼,晶体悬韧带松弛,故右眼白内障摘除术后,晶体后囊松弛。患者头低位后,填充气体顶压晶体后囊,晶体后囊与虹膜相贴,睫状体产生房水无法进入前房,逆流至玻璃体,虹膜膨隆,前房变浅,眼压升高。
同时玻璃体切割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加剧,炎症渗出增加,也可影响房水外流通畅性。
综上所述:对于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患者,如果眼部同时实行晶体摘除,则应同时于6点位实行周边虹膜切除术,解除瞳孔阻滞因素,房水可以由后方进入前房,防止眼压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