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Fusarium Verticilliodes的基因多态性与其所致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相关性。
方法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2008-2011年的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裂隙灯检查后角膜刮片显微镜检查,部分患者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葡萄糖马铃薯琼脂分离真菌,提取DNA后,PCR扩增TEF1-α基因后测序,登录http://fusarium.cbio.psu.edu/,比对获得基因型,PCR扩增ITS5-NL4测序,clustal×1.8分析比对,Mega3.1构建基因发育树,并对分离菌种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给以抗真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电话随访治疗结果。并将真菌的系统发育情况与临床表现及治疗各项进行对比。
结果 通过TEF1-α测序比对,共筛选出45位Fusarium Verticilliodes角膜溃疡患者,男26人,女 19人。患者均单眼发病,右眼19位,左眼26位。46.7%患者无外伤史,患者中以植物性外伤最多,31.1%。患者平均年龄51.3±12.8岁,平均病程24.95±21.4天,角膜病灶直径2-11mm,角膜病灶多白色或灰白色,位于角膜中央,少数溃疡灰色,黄色,前房积脓8例。患者多来源于河南省,以许昌,周口,驻马店,平顶山,开封地区为多见。角膜刮片镜检阴性1例,其他多为大量菌丝,角膜刮片中的菌丝形态与HRT部分符合。刮片该种真菌菌丝分为4种形态,少数簇状生长、菌丝末端膨胀成球形或见大量细长菌丝和柱状孢子外,大多数刮片中所显形态真菌菌丝细长,直角分支,吉姆萨染均为蓝紫色。45例患者中,8例患者用那他霉素等抗真菌药物治疗10-12周痊愈,其余患者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板层角膜切除后联合结膜瓣掩盖或羊膜覆盖治愈,2例患者并发眼内炎,眼内容剜除。以TEF1-α和ITS5-NL4序列所做系统发育树明显不同,以ITS5-NL4为基础的系统的发育树与角膜刮片中菌丝形态有一点关联,但与地区来源无明显相关性,除其中一株,其他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Fusarium Verticilliodes系统发育变异很小。
结论 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Fusarium Verticilliodes来源于河南省及相邻省的多个地区,发育变异小,与治疗效果无明显相关,与角膜内菌丝形态有一定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