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一例原发性双眼球浆液性筋膜炎诊治经过进行个案分析
方法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诊治经过,病情变化过程,并查阅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例进行总结分析。采用眼外观照相,眼前节照相,眼部B超,眼部CT等详细记录患者诊治经过及病程转归情况。本例个案患者男性,18岁,因双眼红,疼痛6天,上眼皮浮肿4天就诊我院。患者6天前突起双眼红,伴有眼痛,并以眼球运动时明显,于他院诊断为“双眼结膜炎”,治疗2天,病情无缓解。4天前起出现双眼上眼皮浮肿,双眼球运动障碍,转入另一医院诊治,诊断情况不详,给予抗感染治疗4天,病情无缓解并加重,遂就诊我院。追问发病前情况,诉发病前1周曾更换使用某品牌眼霜,隔天涂抹,一共3次。眼部检查:视力双眼1.0,双眼上睑皮肤软组织肿胀,皮肤颜色尚可,皮温不高。双眼球结膜充血水肿,以周边部为重,右眼较左眼稍重,双眼颞侧及鼻侧球结膜充血呈紫红色,球结膜下浅层巩膜血管充盈,迂曲扩张。余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球各向运动均轻度受限,伴有眼球转动疼痛,以右眼为重。双眼左转15°有水平复视,复视像检查不规则。眼球突出度:右眼17mm,左眼16mm。双眼眶未扪及明显肿块,压痛明显,眶压(+)。眼部B超示:双眼球局部巩膜增厚,球周及球后可见沿球壁分布的带状低回声区,以眼球前部为主,“T”型征不典型,右眼内、外、上、下直肌及左眼内直肌增粗。眼眶CT示:双眼球周及眼睑软组织肿胀增厚,右眼内、外、上、下直肌及左眼内、上、下直肌梭形增粗,双眼眼上静脉增粗迂曲。实验室检查:各项常规检查,免疫相关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诊断为:双眼球浆液性筋膜炎。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g静滴大剂量冲击治疗。首次甲基泼尼松龙静滴完半小时后患者即诉眼部症状明显缓解,眼球运动障碍较前减轻,转动疼痛好转,眶压降低。第二天检查发现双眼上睑浮肿较前减轻,结膜充血水肿程度明显减轻,眼球运动基本到位,左转15°复视像距离明显缩短。甲基泼尼松龙1g静滴三天后改为40mg静滴,查双眼上睑浮肿及结膜充血水肿较冲击治疗第二天时进一步减轻,眼球各向运动基本到位,左转复视基本消失,眼球突出度:右眼14mm,左眼14mm,复查眼部B超示:双眼巩膜厚度基本正常,球后带状低回声区较前缩小,眼外肌增粗程度较入院时明显减小,40mg甲基泼尼松龙静滴三天后改为口服30mg强的松片并出院逐渐减量停药。
结果 出院时患者眼部症状基本消失,复查眼部CT示:对比前片,双眼眼睑与球周软组织肿胀,眼外肌增粗消失,眼上静脉增粗迂曲明显好转。出院后随诊三个月未再复发。
结论 眼球浆液性筋膜炎多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眼部原发性病例较少见。该例患者发病前眼霜涂抹病史为可能诱因。该病易误诊为“结膜炎”“浅层巩膜炎”,临床上又比较少见,希望本例通过各种影像手段详细记录患者诊治经过变化的个案分析能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