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Pentacam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后表面的临床分析           ★★★
Pentacam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后表面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秀先 文章来源: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医院 屈光科 点击数:221 更新时间:2011/9/13

目的 利用Pentacam系统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及形态的变化。
方法 随机收集在青岛眼科医院行LASIK术的61例(122只眼)患者,选用两种分组方法,按屈光度分组: A组(<-3.00D,B组(-3.00D -6.00D,C组(-6.00D-10.00D),D组(>-10.00D,按残余基质床厚度占术前角膜厚度的比例(即切削比)分组:E组(<50%,F组(50%55%),G组(>55%)。手术采用ZyoptoxXP旋转角膜板层切削刀,应用Pentacam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一月、三月的角膜地形图,不同组间比较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不同时期比较运用配对t检验,对比不同分组手术前后后表面形态及高度变化,
结果 术前和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多为不完全桥型和桥形递减型,为62.9%50%33.9%31.9%,术后中央岛和桥形递增型为8.9%4.8%,主要分布在屈光度>-6.00中;不同屈光度组与不同切削比组术前后表面高度无统计学意义(P=0.324P=0.476),术后一月、三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度大于-6.00D与切削比小于55%时组内比较术前与术后后表面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Pentacam分析LASIK术后后表面前凸主要分布在屈光度>-6.00的屈光度组中,切削比控制在55%以上时后表面前凸度减小明显。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