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总结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LAMBDA100)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并依此降低患者对术后视力的期望值,减少医疗纠纷。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间145例145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由同一术者完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每眼术前采用LAMBDA100视网膜视力计在散瞳后进行干涉条纹视力的检查,得到的预测视力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得出预测准确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析白内障混浊程度、白内障合并其他病变等因素对视网膜视力计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结果 145眼中116眼测得视网膜视力,29眼未测出视网膜视力。测得视网膜视力的116眼中,64眼(55.2%)的视网膜视力低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假阴性),39眼(33.6%)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一致(准确性),13眼(11.2%)高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假阳性)。
结论 白内障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来恢复视力。患者在术前往往对术后视力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医生在术前能给予一个准确的答复。混浊的晶体常常障碍医生难以对眼底功能做出准确的评判。视网膜视力计的使用,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帮助。它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在视网膜上用两条光束产生三维的干涉条纹,通过患者的主观辨别,获得视网膜视力,为我们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视网膜视力计预测的准确性受白内障的混浊程度和眼部其他病变的影响。对于III级以下硬度的晶状体核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准确性)。III级以上尤其过熟期的白内障不能预测。偏离准确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大部分往往低估了术后视力(假阴性),低估1—3行对数视力表视力不等。少数高估了术后视力(假阳性),均高估1行。高估的患者除有白内障外,还患有眼部的其他疾病,如高度近视、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对判断屈光间质混浊者的视网膜功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屈光间质混浊严重及眼部同时伴有其他疾病者,单用此种方法来预测其视网膜的功能还不够精确,尚须结合临床上的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预后。同时预测的准确性还与患者瞳孔的大小、检查者的操作及患者的配合程度呈正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