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谱域OCT对高度近视后极血管旁视网膜板层孔的观察           ★★★
谱域OCT对高度近视后极血管旁视网膜板层孔的观察
作者:刘卫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点击数:318 更新时间:2011/9/13
目的  谱域OCT(SD-OCT)观察高度近视后极部血管旁视网膜板层孔的特征,进一步深入理解其病理机制。
方法 对连续88例(160眼)高度近视的临床资料及眼底SD-O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详细的眼底镜检查,视力以及OCT检查。OCT采用光栅线性扫描模式,扫描区域覆盖整个眼底后极部血管弓区域以及经中心凹线性扫描。
结果 OCT结果显示共计33眼(33/160, 20.6%)后极部血管旁视网膜板层孔形成。OCT图像显示板层孔处常伴有多种玻璃体视网膜异常包括:内层视网膜囊样变31眼 (94%),视网膜劈裂23眼(70%),内界膜异常(包括内界膜脱离、断裂或撕脱)16眼(48.5%),玻璃体视网膜牵引11眼(33.3%),玻璃体劈裂4眼(12%)。研究显示伴板层孔近视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无板层孔近视患者(56±9岁 vs. 40±15岁 p=0.001 Mann-Whitney U test);前者具有较高的屈光度(-13D±3.6D vs.-10±3.7D, P=0.013)以及较长的眼轴(29.1±1.4mm vs. 27.8±1.8mm, p=0.003)。高度近视伴板层孔患者的后巩膜葡萄肿以及中心凹劈裂的发生率分别为为91%和73%,均明显高于不伴板层孔患者(分别为42%和7.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后巩膜葡萄肿是影响高度近视血管旁板层孔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高度近视后极血管旁视网膜板层孔并不少见,其发生与年龄和后巩膜葡萄肿具有明显相关性。多种因素如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内界膜异常,玻璃体后皮质粘附收缩以及视网膜劈裂等可能参与了板层孔形成。血管旁板层孔形成可能促进近视性中心凹劈裂形成。SD-OCT可提供有用的细节信息,有助于加深对该病变的认识和理解。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