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眼球内异物摘除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53例(53只眼)住院行眼球内异物摘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眼内异物眼球表面定位后径异物摘除术21例(21只眼);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除术32例(32只眼),同时视病情联合眼内光凝,硅油填充等术式。观察比较其疗效。随访2~6个月,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包进行处理和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异物摘除情况 后径异物摘除术组一次手术摘除成功率为90.5%(19/21), 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除术组一次手术摘除成功率为93.8%(3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 P=1.00)。2.术后视力 后径异物摘除术组视力提高率23.8%(5/21),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除术组视力提高率75%(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1, P=0.00)。3.术后并发症 两种术式均出现了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混浊和机化,白内障,眼球萎缩等并发症。其中视网膜脱离在后径异物摘除术组11例(52.4%),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除术组4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5, P=0.005);玻璃体出血混浊和机化在后径异物摘除术组13例(61.9%),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除术组5例(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8, P=0.001);白内障在后径异物摘除术组12例(57.1%),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除术组7例(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8, P=0.009);眼球萎缩在后径异物摘除术组5例(23.8%),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除术组2例(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1, P=0.152)。
结论 尽管经后径摘除和玻璃体切除均能有效的摘除眼球内异物,但后者术中能同时处理其他病变,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明显优于前者。根据相应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利于改善患眼的结局和视力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