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视神经损伤甲泼尼龙(MP)治疗的时疗关系。
方法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组、损伤后非治疗对照组、伤后2h、4h、6h、8h开始应用MP治疗组六个组。后5组钳夹造成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其中4组在2h、4h、6h、8h开始MP治疗,首次30mg/Kg尾静脉注射,以后按5.4mg/Kg·h给药,直至伤后48h。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各组损伤前后lh、损伤后4d、7d、14d的F-VEP波形,伤后4d、7d、14d光镜下观察各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以及视网膜及视神经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
结果 F-VEP的P波潜伏期和波幅观察:各时间点视神经损伤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伤后1h各损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伤后4d、7d、14d,各治疗组与损伤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伤后4d、7d、14d,8h开始治疗组与2h、4h、6h开始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h、4h、6h开始治疗三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14天,2h、4h、6h开始治疗的三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已无显著性(P>0.05),而8h开始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计数:各观察时间点各损伤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四个治疗组RGC计数均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和低于正常组(P<0.05);伤后7d和14d,8h治疗组与2h、4h、6h 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三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病理损害程度:伤后4d各损伤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别;7d和14d,2h、4h、6h组程度较轻,8h组较重,损伤对照组最重。
结论 视神经损伤后,6h内开始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以明显减轻视神经损伤和促进恢复,8h开始用药则效果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