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 目 树 形 导 航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2025骞�4鏈�9鏃� 鏄熸湡涓�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9届全国会 >> 青光眼9 >> 正文
|
会议中心首页
|
会议特色
|
会议简报
|
第17届全国会
|
第16届全国会
|
第5届医师会
|
第4届医师会
|
第13届全国会
|
第12届全国会
|
第11届全国会
|
|
第10届全国会
|
第9届全国会
|
综合信息
|
第六届医师会
|
专题栏目
  • 涓撻婕旇
  • 浼氳鍙戣█
  • 灞曟澘浜ゆ祦锛�1锛�
  • 灞曟澘浜ゆ祦锛�2锛�
  • 涔﹂潰浜ゆ祦
  • 鍒楅浜ゆ祦
  • 閫€杩樼ǹ浠�
  •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分析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分析
    作者:江海波 夏…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 410008 点击数:1477 更新时间:2004/6/15
    目的 探讨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变化的规律。 方法 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7例38眼进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从中选取6例11眼研究其术前及术后1月角膜地形图,同时测量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底、眼压、眼轴。结果 (1)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前3mm区、5mm区及7mm区平均屈光度分别为43.68±2.01、43.42±2.07及42.76±2.12,术后分别为43.84±1.90、43.56±1.96及42.55±2.24,手术前后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2)术前3mm区散光度为0.82±0.35,术后增加为1.34±0.8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5mm区散光度术前为0.68±0.50,术后增加为1.16±1.0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7mm区散光为1.12±0.59,术后为1.47±0.81,差异无显著性(p=0.128)。(3)术前及术后角膜顶点曲率分别为44.00±2.98及44.09±3.07,术前及术后角膜顶点的曲率半径分别为7.70±0.51及7.69±0.53,其差异均无显著性。(4)右眼3mm区、5mm区及7mm区散光轴位差值(术后-术前)中位数分别为-32.00、-61.00及30.00,3mm区、5mm区散光轴位均为逆时针旋转,7mm区为顺时针旋转;左眼3mm区、5mm区及7mm区散光轴位差值(术后-术前)中位数分别为6.00、34.00、5.00,3mm、5mm区散光轴位旋转方向与右眼相反,而7mm区与右眼相同。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3mm区、5mm区及7mm区的平均屈光度变化没有显著性,散光度3mm区及5mm区较术前增加,角膜顶点曲率及曲率半径术前术后没有显著性差异,3mm区及5mm区右眼散光轴术后逆时针旋转,左眼则顺时针旋转。 【关键词】 青光眼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角膜地形图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