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FA+ICG+OCT对一例早期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的微观结构改变及发病机理进行探讨,分享治疗体会.
方法:(治疗经过)刘××,女,23岁。主因“左眼突然视力下降一周”于2011年11月17日就诊。右眼视力0.05(-6.50DS→1.0),,左眼视力:指数/眼前(-6.50DS→指数/眼前)。双眼前节正常,左眼黄斑区可见边界清晰,黄白色视网膜下病灶;右眼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给予米乐松80mg,一周后减为60mg。辅以银杏达莫20ml,各日1次静点,复方樟柳碱,曲安奈德等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及支持治疗。
结果: 治疗2天后左眼视力显著提高至0.06,一周后视力提高至0.08,Amsler每日自查,自觉表中暗区逐日变淡变小。一周复查FA:视乳头周围环形及黄斑区横椭圆形早期的荧光透见,晚期渗漏较治疗前减弱,ICG造影:视乳头周围环形及黄斑区横椭圆形弱荧光区面积有所缩小,其外围仍环绕多发性点状透见荧光,OCT:显示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层水肿明显消退,结构模糊,色素上皮层强反光带消失。治疗两周后出院,左眼矫正视力为0.08眼底原黄白色病灶区已消退为界清的色素不均区,黄斑中心凹(+)。出院后全身激素改为强的松50mg,晨起顿服。出院后两周复查,左眼矫正视力0.5,眼底病灶区呈界清的色素不均区,强的松30mg,晨起顿服。出院后45天复查,左眼矫正视力0.7,
讨论: 发病早期FA检查:早期病灶区可见环形排列点状透见荧光,晚期荧光素渗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视乳头周围环形及黄斑区横椭圆形弱荧光区,其外围环绕多发性点状弱荧光。OCT检查:黄斑中心凹下色素上皮层水肿,累及视网膜外层感光细胞层,相邻脉络膜内层血管管腔结构紊乱,栓塞、水肿样改变.通过海德堡FA+ICG+OCT对这个早期PIC病例的检查,向我们揭示了PIC的一些可能的病理解剖改变:FA透见荧光说明RPE内层色素的缺损与脱失,透见荧光的扩散说明病变的位置在有微孔的脉络膜内层,ICG的持续低荧光脉络膜小叶低灌注,同步OCT扫描脉络膜内层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缩窄。在急性期激素和改善微循环的治疗对RPE层和脉络膜内层水肿的缓解还是及时和有效的,对抑制脉络膜炎症缺血区周围新生血管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其远期预后还要进一步观察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