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频域OCT检查在视网膜光凝治疗中的客观评价作用。 方法 收集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临床工作中需行视网膜光凝的完整病例,其中增殖性糖网病(PDR)患者8例8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2例2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4例4眼,中浆(CSC)2例2眼。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8,均经医学验光、眼底彩照、频域OCT检查、FFA检查后确定需行视网膜光凝;在视网膜光凝治疗当天、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医学验光、眼底彩照、频域OCT检查观察视网膜光凝斑及局部视网膜的结构变化。所有患者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3-4个月复查FFA。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全部视网膜光凝及治疗后的定期随访,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3-4个月复查FFA检查显示原病变区病情稳定,说明视网膜光凝疗效明确。具体治疗方案如下:PDR患者4~5次PRP+1次黄斑格栅光凝;CRVO患者4~5次PRP;BRVO患者1~2次PRP+1次黄斑格栅光凝;CSC患者1次局灶(FFA示色素上皮渗漏处)光凝。其中PRP为按照Tso‘s 分级的III级光凝斑反应,黄斑格栅光凝和CSC局灶光凝为Tso‘s 分级I级光凝斑反应。视网膜光凝当天进行包括光凝斑及黄斑水肿的眼底彩照、频域OCT对照检查,利用OCT精确测量光凝斑直径、光凝斑反应的视网膜层面、光凝斑之间的间距等;视网膜光凝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眼底彩照、频域OCT检查,观察视网膜光凝斑的演变及黄斑水肿的变化。研究发现对应于Tso‘s 分级的III级、I级视网膜光凝斑应用频域OCT检查可以对视网膜局部精细结构分辨良好,达到活体病理解剖的效果,能精确测量光凝斑直径、光凝斑反应的视网膜层面以及光凝斑随时间变化的演变情况,从而作为视网膜光凝的良好客观评价指标。 结论 频域OCT检查在视网膜光凝中的作用明确,可以对视网膜光凝斑反应及疗效作一确切的客观评估。既往及当前,绝大多数眼科医生视网膜光凝主要依赖于主观评估(术者视网膜光凝实时光凝斑Tso‘s 的分级评估—需完全依赖于临床经验),导致视网膜光凝的规范化不足,如联合客观检查评估(光凝区眼底彩照+频域OCT检查)则可充分改善此状况。故频域OCT检查对于规范视网膜光凝治疗方案、提高视网膜光凝的操作技能、提高视网膜光凝疗效意义重大,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广为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