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联合应用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 cSLO)与SD-OCT观察IC染色的玻璃体切割手术( PPV)术后眼底荧光(NIR-FAF,激发光787 nm, 滤光片>800 nm)图像特点及视网膜微结构改变,观察ICG在眼内代谢情况,分析临床意义。 方法 20例22眼进行ICG内界膜(ILM)染色的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包括黄斑裂孔12眼,黄斑前膜 6眼,中央静脉阻塞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眼。染色剂ICG的浓度为0.125mg/ml。应用Spectralis OCT联合共焦扫描检眼镜(cSLO)观察术后眼底荧光特点及视网膜微结构变化,对眼内残留ICG的代谢情况随访1年,全部患眼行眼底照相检查。 结果 全部术眼眼底照相未见ICG染料,13只眼进行术前NIR-FAF评估均未见ICG荧光。全部患眼术后黄斑部均可观察到类圆形低荧光区域而视盘处呈现高荧光状态,5眼随访至术后半年以上,1眼持续至术后1年,其中16眼在术后2周至5个月观察到该处膜样结构,余6眼SD-OCT图像表现为ILM缺失。1眼术后第1天整个眼底呈弥漫NIR-FAF增强。术后第2周至1年,全部术眼呈现神经纤维走形处荧光增强后消失过程。此外,在黄斑裂孔、激光斑、残留增殖膜、色素上皮脱离及玻璃膜疣等处均表现为高荧光信号,而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区域为低荧光信号。5例患眼出现术后视力下降情况,其中黄斑裂孔3眼,黄斑前膜2眼。 结论 NIR-FAF联合Spectralis OCT提供术眼更多微结构改变信息。ICG辅助PPV术后的眼底荧光分布具有其特殊性,代谢周期较长,如长期积存于黄斑裂孔、神经纤维及视盘处可能会造成对视功能一定影响。本文受病例所限,未能对ICG在眼内代谢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未能对影响术后视功能的因素逐一分析,进一步研究需要大样本病例临床观察及动物试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