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LASEK治疗高度近视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LASEK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1眼(1例)的患者情况。男性,20岁。术前:VOD0.08,-10.25DS/-2.00DC×10→1.0;VOS 0.08,-9.25DS/-1.75DC×175→1.0;眼部情况未见明显异常, 2009年7月行双眼LASEK术,术后复查视力双眼均为1.0。2011年05月16日,以“右眼被球击伤后鼻下方黑影遮挡1周”为主诉复诊。眼科检查:VOD:0.3, -0.75DC*165→0.8,眼前节(-),眼底:9点位至1点位网膜呈青灰色隆起,表面可见皱褶,于10点位赤道前方可见一圆形裂孔(大小约1/4PD)和一马蹄形裂孔(大小约1/2PD)。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入院。入院后先后两次分别行 “右眼巩膜外冷凝术” , “右眼巩膜外加垫术”,术后5天,VOD0.4, -0.75DS/-1.75DC*50→0.8;眼底:网膜平伏,网膜下积液吸收,裂孔闭合。术后三月复诊VOS0.8,眼底网膜平伏。 结果 LASEK与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间隔时间为1.5年余。视网膜裂孔类型和数目:马蹄形1个;圆形裂孔1个,裂孔位置;均在赤道部前方,通过手术成功复位。 讨论 LASEK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LASEK通过激光切削角膜表面重塑角膜形状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对于眼球屈光系统来说,一种新的屈光机制重新建立,对视网膜的牵引力发生了改变,因而对于存在视网膜脱离易患因素的患者促使了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同时视网膜脱离与近视关系密切],近视程度越高,视网膜脱离的倾向越大。[因此LASEK术前充分散瞳检查眼底及时发现赤道部及周边部视网膜裂孔、变性,并施治于LASEK手术前,对于LASEK手术后的效果稳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