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应用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确诊患者7人(9眼),其中女5人,男2人。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闭角型青光眼病史并曾接受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手术治疗,其中3人(4眼)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入院时平均视力0.08(手动至0.2);平均眼压40.8mmHg (31.5mmHg至67.2mmHg);平均眼轴长度20.98mm(20.32mm至22.14mm);UBM检查提示角膜水肿,平均前房深度0.64mm(0.28mm至1.04mm);睫状体水肿、前旋伴晶状体(或人工晶体)虹膜隔显著前移。对3名人工晶体眼患者(4眼),给予25G玻切头经睫状体扁平部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囊膜切开手术治疗;另外4名患者(5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25G玻切头经睫状体扁平部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囊膜切开手术治疗。所有患眼术后均常规点眼药水消炎并活动瞳孔。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7月(3月至12月),末次随访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3(0.08至0.6),眼压:11.5mmHg至26.7mmHg,平均14.3mmHg,仅1人需应用1种降眼压药物点眼控制眼压≤21mmHg。复查UBM提示睫状体水肿明显减轻,人工晶体及虹膜平面平坦,平均前房深度2.03mm(1.84mm至2.61mm)。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4眼);前房炎症反应、纤维素性渗出(3眼);虹膜局限性后粘连(3眼);眼压≤5mmHg(1眼)。除1人术后8月复查眼压26.7mmHg,需联合一种降眼压药物点眼,未见眼压失控、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人工晶体夹持、眼内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25G微创玻切手术系统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安全、有效。术后视功能恢复与高眼压持续时间及视神经受损程度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