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的角膜地形图参数分析 |
|
作者:吴娟 文章来源:广州爱尔眼科医院 点击数:400 更新时间:2012/9/13
|
|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的角膜地形图参数分析 方法 应用Tomey TMS-4角膜地形图系统对150例(300只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定量分析,以角膜顶点为参考点,检测治疗后光学区中心与角膜顶点的距离,即为偏中心距离,分析偏中心距离与患者治疗前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偏中心距离大小对视功能的影响。 结果 治疗1个月平均偏中心距离≤0.5mm者80只眼(26.7%),0.5~1.0mm者182只眼(60.1%),≥1.0mm者约38只眼(12.7%),其中偏中心距离≥0.5mm者中,65.4%的患者偏离范围为颞侧;治疗前不同散光度数的患者治疗后镜片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治疗前不同屈光度者间的治疗后镜片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角膜表面规则和角膜偏心率E值者间的治疗后镜片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检验,p=0.24,p=0.35);角膜水平屈光力比较差值大小与治疗后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0);治疗后有无发生重影和眩光者间的治疗后镜片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均为p=0.00)。 结论 角膜塑形镜治疗后镜片偏离中心的发生与患者的角膜形状密切相关,镜片偏离中心影响治疗后患者的视功能。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普罗纳克滴眼液控制翼状胬肉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会议投稿: 兔眼睫状体平滑肌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