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7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内皮型药物治疗后转归的动态观察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内皮型药物治疗后转归的动态观察
作者:丁刚 文章来源: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点击数:342 更新时间:2012/9/13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联合眼前段OCT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内皮型患者角膜的病理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方法 选择与我院就诊的HSK内皮型患者80(80),其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5(1769)。发病时间最短1周,最长2月,平均为20天。根据HSK内皮型的分型,41例为盘状,19例为弥散性入院后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水。应用共焦显微镜于治疗前、治疗7-14天、1月、3月时观察角膜树突细胞及内皮细胞的变化。眼前段OCT观察角膜的形态变化
结果 盘状患者一般治疗2周,弥散型治疗20-30天角膜恢复透明,内皮面KP消退。共焦显微镜检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分布于上皮层至浅基质层约44μm。治疗前与治疗7-14天:大量DCs聚集,呈树枝状反光。治疗1月、3月:DCs反光及密度降低,但发病组DCs数量大于对侧健眼内皮细胞层:治疗前细胞无法成像。治疗7-14天可观察到: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表现。治疗1月:细胞水肿减轻,炎细胞减少,可见赘疣形成。治疗3月,细胞恢复六边形结构,此时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对侧健眼。随DCs的减少及内皮细胞的恢复逐渐减少激素与抗病毒药物的用量。眼前段OCT:治疗前,角膜水肿增厚,内皮面可见高反光团;1月时角膜恢复正常厚度,高反光团消失,部分患者可见浅基质的强反光带。
结论 通过对HSK内皮型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对进一步了解治疗过程中的免疫病理变化及指导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