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播散性脉络膜炎病变区域的自发荧光表现特征,在临床中对监测疾病进展、诊治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价值。 方法 对在2011年3月-2012年4月期间,我院门诊确诊为播散性脉络膜炎的12例(12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12例患者中男性1例(1眼),女性11例(11眼),均为单眼发病,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2.5岁。平均矫正视力0.25-1.0之间。采用海德堡公司HRA-2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选取自发荧光(AF)(不注入荧光素钠)模式,视野55 ,对受检者行眼底自发荧光(FAF)检查,获取眼底AF平均图像保存,分析视网膜病变相关区域AF表现特征。 结果 9例为早期病变,FAF检查结果后极部弥漫性圆形斑点状及类圆形斑片状强自发荧光。3例为新旧病灶同时存在,新病灶同早期表现,陈旧性病灶AF呈现出边界清晰的低荧光区,萎缩灶周围强AF镶边。 结论 FAF是一种新的眼底检查技术,具有无创、快速、价廉的优点。播散性脉络膜炎在病变不同时期具有不同FAF特征表现,代表疾病不同阶段。病变早期病灶区AF特征表现为相应部位自发荧光增强。陈旧性病灶AF特征表现萎缩灶呈现出边界清晰的低荧光区,低荧光区周围强AF镶边。强AF的原因是RPE细胞功能减退,细胞内脂褐素不能及时代谢,造成细胞内脂褐素堆积,从而导致较强的自发荧光。萎缩灶呈现低荧光提示病变区RPE细胞萎缩、缺失。AF能够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PRE)细胞内脂褐质分布,也可作为临床上RPE细胞代谢活性一个指标,动态观察FAF,有利于为临床对监测疾病进展、诊治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