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角膜上皮细胞单纯疱疹I型病毒潜伏的研究 |
|
作者:王 彤 朱… 文章来源: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西安市南大街粉巷30号 710002) 点击数:1865 更新时间:2004/6/18
|
|
目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眼科最常见的致盲角膜病,由于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能够形成潜伏感染,常造成HSK迁延不愈。已证明HSV-I能够在三叉神经节和静止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形成潜伏。本研究通过用三种方法检测正常角膜上皮细胞中HSV-I,探讨其在正常角膜中潜伏的可能性,为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HSV-I所导致的HSK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角膜上皮细胞来源于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近视眼正常角膜(既往无病毒感染史)上皮138份,对照采用临床确诊的HSK角膜上皮10份,每一角膜样本分为三部分,同时用免疫荧光法(IFA)、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SPCR)及病毒分离培养检测HSV-I。
结果:4份角膜上皮IFA阳性(检出率2.9%),原位PCR检出8眼角膜上皮细胞有HSV-I DNA(检出率5.8%),两者之间3份一致,病毒分离培养2份出现可疑细胞病变,透射电镜观察未见完整病毒颗粒,三种检测方法的对照结果均为阳性。
结论:研究结果提供了HSV-I功能基因在正常角膜上皮内存在的证据,提示在正常角膜内可能有HSV-I的潜伏,因此在角膜的损伤,尤其是PRK术后均可能导致HSK的发生,这为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HSK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单纯疱疹1型病毒截短糖蛋白B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初步免疫效果观察 下一篇会议投稿: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45例报告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