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后,残留及继发性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 方法 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后施行再次斜视手术的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手术前后进行眼位、眼球运动、Titmus立体视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手术前做牵拉试验。手术方式选择原则:依据斜视角大小,视近和视远斜视角的不同,眼球运动是否受限制和牵拉试验结果选择术式。术后追踪观察1~3年,平均1年。 结果 (1)内斜视术后继发外斜视12例中, 9例施行原后徙内直肌复位联合外直肌后退术,8例正位,1例欠矫。治愈率86.9%。2例施行单纯内直肌复位术。1例施行单纯外直肌后退术。外斜视术后继发内斜视6例,施行原后徙外直肌完全复位或部分复位术联合内直肌后徙。治愈率81.8%。伴有V型斜视和垂直性斜视者联合水平直肌移位或斜肌减弱术。(2)内斜视欠矫12例中,3例施行内直肌边缘切开联合外直肌截除术;1例选择单纯在同一眼上外直肌截除术;8例则选择对侧眼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截除;5例伴有下斜肌异常患者行下斜肌减弱术。术后正位率86.7%。外斜视欠矫16例中:5例施行原外直肌后徙眼外直肌周围瘢痕松解边缘切开联合内直肌截除术;4例施行单纯內直肌缩短术;5例施行对侧眼外直肌后退联合內直肌缩短术;2例Ⅴ型外斜视联合双下斜肌切断术。术后正位率87.5%。 结论 (1)共同性水平斜视过矫常伴有后退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结合看近与看远斜视角的差别,选择内直肌复位联合外直肌后徙术、外直肌复位联合內直肌后徙术是矫正继发性斜视的有效术式。(2)术中小度数(5△~10△)过矫可提高远期手术后的正位率。(3)继发性斜视如果能充分分离原后徙肌肉周围瘢痕且手术设计合理,操作规范, 同样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