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应性AC/A、PRA和NRA在迟发性近视中的作用的研究 |
|
作者:王青 徐…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325027 点击数:2360 更新时间:2004/6/20
|
|
目的:观察正视组、迟发性稳定性近视组和迟发性进展性近视组眼动参数(反应性AC/A、PRA和NRA)的差异,分析探讨调节和辐辏尤其是反应性AC/A值在迟发性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对随机抽取34 位在校大学生,年龄20-27岁,男14位,女20位。首先进行裂隙灯、眼底镜和眼外肌检查,以排除眼屈光介质和眼底等疾病以及斜视,然后进行电脑验光和综合验光确定屈光状态。根据屈光状态和问卷表(包括出身年月、初始近视年龄、近2~3年有无进展、戴镜情况、近距阅读距离、视疲劳情况、父母屈光状态等)的结果分为三组,其中正视者11位(N=11)定为A组(+0.75D~-0.25D;散光≤±0.75D);迟发性稳定性近视者14位(N=14)定为B组(-2.00D~-6.00D,散光≤-0.75D,双眼屈光度相差低于1.25D);迟发性进展性近视者9位(N=9)定为C组(-2.00D~-6.00D,散光≤-0.75D,双眼屈光度相差低于0.75D)。每一位对象(其中迟发性近视者均戴软性隐形眼镜)都进行实验部分和临床部分检测,实验部分用精工WV—500红外线自动验光仪分别测1D、2D、3D的反应性调节AR,同时用Resley旋转棱镜和进口红色马达氏杆测相应的辐辏量AC;临床部分用用VON GRAFE 法测远、近和近距加-1.00D时的分离性水平隐斜、正相对调节PRA和负相对调节NRA等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计算性AC/A、梯度性AC/A和反应性AC/A。
最后所有的数据经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两两比较。
结果:
1. 迟发性近视组的计算性、梯度性和反应性AC/A均比正视组高,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 迟发性进展性近视组比正视组有较高的计算性、梯度性和反应性AC/A;迟发性稳定性近视组比正视组有较高的计算性、梯度性AC/A,较低的反应性AC/A, 三组之间迟发性进展性近视的反应性AC/A值最高。正视A组、迟发性稳定性近视B组和进展性近视C组的计算性和梯度性AC/A值之间的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的反应性AC/A值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的反应性AC/A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正视组与迟发性近视组注视1D和2D视标的调节反应AR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3D视标的调节反应AR均值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视A组、迟发性稳定性近视B组和进展性近视C组三组之间1D和2D的调节性反应AR值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D的调节反应AR值三组两两比较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4. 正视组与迟发性近视组注视1D、2D和3D视标的调节性辐辏AC均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视A组、迟发性稳定性近视B组和进展性近视C组三组之间1D视标的调节性辐辏AC值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D视标的调节性辐辏AC值三组两两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D视标的调节性辐辏AC值三组两两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5. 相对于正视组,迟发性近视组有近点内隐斜倾向和较低的正相对调节PRA,两组的PRA均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远距离隐斜,负相对调节NRA,正视组与迟发性近视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虽然迟发性进展性近视者相对于正视者有较高的计算性、梯度性和反应性AC/A,但只有反应性AC/A值有意义,而高反应性AC/A伴随高的调节滞后和高的调节性辐辏,尤其是在高需求时更明显,说明反应性AC/A值在迟发性近视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迟发性近视组有较低的PRA以及近点内隐斜倾向,说明迟发性近视者增加调节的能力和使用负融像性辐辏的能力较低。而正视者和迟发性近视者的NRA无明显相差,说明两者放松调节和运用正融像性辐辏的能力相似。所有这些参数的相互作用使视网膜所成像离焦,最终导致了眼轴趋向于近视化延长。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视网膜MTF检测仪器研制研究 下一篇会议投稿: 《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的研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