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虽然到目前为止,矫正镜片仍然是矫正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激光手术方法矫正屈光不正的患者日益增加。传统的测量的方法——裸眼或矫正的最佳视力,只能对患者的屈光状态作出初级的、简单的、一般性的评估。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评价健康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使用自评式量表来研究屈光手术治疗效果并对屈光不正患者手术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成为必然的趋势。鉴于我国国内医疗形式的特殊性和中西方生活及文化的巨大差异,研制一种能够合理、有效、灵敏地用于评估中国屈光不正患者生存质量状态的量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研究将研制适用于评估中国屈光不正患者生存质量状态的量表,并力求其能够合理、有效、灵敏地反映屈光不正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1. 设计《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
(1) 对国外的屈光和视力状态量表(The Refractive Status and Vision Profile, RSVP)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后形成量表条目池。
(2) 将上述形成的条目池分别对34人进行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在这些条目中选出他们认为对屈光不正患者影响最大、最为相关的项目。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并计算出每个条目的得票率,由条目研究小组最后决定量表的组成条目及形成答案选项,形成《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初稿。
(3) 由专业文学工作者和条目研究小组对《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初稿再次进行文化调适。
(4) 用《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初稿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的33名患者进行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完成对《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初稿的考评,最后定稿形成正式的《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
2. 论证《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
对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要求激光手术治疗的189位近视患者进行调查,其中有效调查186人。并于第一次调查后的3-7天,用同样调查表对186人有效调查中的26人进行第二次重复调查。于术后一个月,对有效调查结果中接受屈光手术的16人进行再次调查。
3. 结果分析:
(1) 对全部的有效调查结果进行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 coefficient α)的分析;
(2) 对经过重复测量的26名患者进行前后两次调查结果的重测信度的分析;
(3) 在全部的调查结果中,将量表中奇数指标和偶数指标各分为一组,计算两组指标得分的相关系数Rh和整个量表的半分信度R=2Rh /(1+Rh);
(4) 将整个调查表的总得分与被调查者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自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量表的标准效度;
(5) 将有效调查的186人作为被调查者,按其术前的屈光状态,分为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三组,用t检验分析两两之间的差异,得出区分不同人群之间生存质量的反应度;
(6) 对做过屈光手术的16人的再次调查得分结果,运用t检验分析同一人群经医疗干预前后两次测量的生存质量的反应度。
结果
1、《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共由24个条目构成,组成该量表的条目来源于与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各个特殊领域,反映了患者行为功能、社会心理、症状、感觉、矫正镜片等方面的情况。
2、《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的总得分与被调查者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自评分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335,P<0.001)。
3、《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311,两次重复调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96(P<0.01),该量表半分信度的为0.7965。
4、《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应用在高度近视组和低度近视组之间、高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之间、中度近视组和低度近视组之间,比较的结果有显著差异,分别为t=-5.059(P<0.01)、t=-3.674(P<0.01)和t=-2.404(P<0.05)。
5、屈光手术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比较,有显著差异(t=-2.391,P=0.031)。
结论
1、《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屈光不正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效度。
2、《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和跨时间、跨条目的一致性,具有较好的信度。
3、《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能够较好的区分两类已知不同屈光不正人群间的生存质量和同一屈光不正人群经医疗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具备较好的反应度。
因此,《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符合生存质量量表信度、效度、反应度和容易分析的技术要求,可以试用于临床中对屈光不正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