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
作者:张蓓 姚玉…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 点击数:1624 更新时间:2005/6/10 21:50:02
|
|
目的:研究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观察临床表现和评价手术疗效。
对象和方法:从2个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各成员及2例患者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用特异性引物将致病基因M1S1基因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双向测序,将正常人作为对照,分析患者基因型的改变。对2例患者行-20°低温冰冻保存角膜作为供体的板层角膜移植术,将患者角膜组织做病理组织学及透射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病理组织学用HE、刚果红、PAS、MASSON三色法、VG染色,并在术前术后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观察。
结果:研究发现2例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M1S1基因分别出现新的移码突变nt84 InsG和nt481delC。在患者中突变以纯合子存在,在患者父母和其他未发病的亲属中以杂合子存在,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刚果红染色显示具有特征性的角膜上皮下红染的淀粉样物质沉积,累及前1/3角膜基质,前弹力膜结构消失。扫描电镜发现角膜表层上皮细胞间间隙增大。透射电镜见角膜基底层细胞基底面可见大量呈指状突起的结构,向下插入位于基底层细胞之下的沉积物中,角膜基底层细胞的基底膜和半桥粒结构及前弹力层消失,沉积物的超微结构呈典型的淀粉样纤维外观。共焦显微镜检查见患者术前角膜上皮基底层细胞层次不清,扭曲变形,细胞体较正常基底层细胞大,水肿并呈不规则形态,基底细胞下正常的无结构的前弹力层消失,出现高反光沉积物颗粒,前基质内可见大量团块状不规则的强反光影。术后角膜基底细胞及前基质恢复正常结构。术后随访14月未见植片复发,植片保持透明,共焦显微镜检查未发现异常高反光沉积物颗粒。
结论:本研究发现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致病基因M1S1基因的新的突变点nt84 InsG和nt481delC。低温冰冻保存角膜作为供体的板层角膜移植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可延缓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复发。共焦显微镜可以进行治疗前后的活体观察,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随访。
|
|
|
会议投稿录入:myzhangbei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MMP-9在小鼠单疱病毒角膜炎新生血管中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会议投稿: HGF、bFGF、ColⅣ、LN在保存羊膜中的表达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