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的状况。
方法 制备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烧伤后第1、2、3、4、5、6、7、8周末作角膜组织电镜检测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角膜新生淋巴管,图象分析法定量,测定不同时间段角膜基质淋巴管总体面数密度(Tna);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膜碱烧伤后1、3、5、7、9、14d时淋巴内皮细胞特异性受体LYVE-1和特异性因子VEGF-C蛋白在角膜中的表达分布状况;RT-PCR法评价VEGF-C mRNA的变化。
结果 电镜结果显示碱烧伤后14 d时角膜基质层出现新生淋巴管,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发现角膜新生淋巴管于烧伤后3~4周末达到高峰,Tna分别为18.296±1.706( 3周末),17.185±1.688(4周末),以后逐渐下降,至第8周末时, Tna仅为10.407±1.083。各时间段角膜新生淋巴管数目存在明显的差异(F=179.647,P<0.01)。免疫组化法提示角膜碱烧伤后角膜基质中存在LYVE-1阳性的管腔,VEGF-C在碱烧伤后5d时达到高峰。
结论 在角膜碱烧伤过程中,存在着角膜新生淋巴管。新生淋巴管与碱烧伤后机体的免疫损伤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关联。VEGF-C可能是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出现的内源性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