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
作者:余敏斌 彭…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点击数:1588 更新时间:2005/6/20 20:32:03
|
|
【目的】 探讨青少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年来我院收治的青少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2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排除引起继发性房角关闭的因素,并对患者的发病年龄、眼压、眼前节及前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手术方式和疗效、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青少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40只眼,双眼发病18例,36只眼,单眼发病4例,4只眼;发病年龄12-35岁,平均年龄28.14±6.40岁;ACD为1.299-2.4mm ,平均1.899±0.277mm ;晶状体厚度为3.91-5.04mm,平均4.703±0. 334mm;眼轴为20.32-23.28mm,平均为21.73±1.025mm;前房角改变按scheie分类法均为NⅣ,粘连范围均大于180°;UBM检查显示表现为瞳孔阻滞机制的有36只眼,另4只眼表现为瞳孔阻滞机制伴有虹膜根部附着前移、睫状体肥厚旋转前移。所有病人均进行常规滤过性手术治疗,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发生率为23%,术后远期滤过道疤痕化导致眼压不降占27%。
【结论】青少年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均存在明显的眼前节解剖异常,发生房角关闭的主要机制为瞳孔阻滞。常规滤过手术疗效较差,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发生率高,临床上应重视对青少年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
|
|
会议投稿录入:redcoconut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青光眼倍频视野与视神经纤维层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会议投稿: 人眼小梁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