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精神病的一种。癔症有很多临床表现,癔症性视力障碍是其中一种,临床很少见报道。作者近年遇见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病例
例1周某,女,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以“双眼视力下降半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精神状况好,显早熟,营养良好。眼部:视力:右0.4,左0.5,双外眼及屈光质未见异常,眼底正常,眼压正常。阿托品膏点眼3天验光未见明显屈光异常,矫正不提高。眼电生理正常。周边视野向心性收缩,且呈螺旋型改变。头颅CT未见异常。经与患儿及家长单独谈话,了解到该患儿好自我表现,好夸耀自己,具有自我中心性格特点。近半年,患儿每天做完作业后,家长就强迫患儿拉小提琴。患儿本身并不喜欢拉小提琴,总是想法逃避,但迫于家长压力,不得不拉。近半月,不明原因患儿突然视力下降,看不清字和琴谱。根据以上病史和体征,诊断为:癔症性弱视。治疗:给患儿以精神支持疗法,如告诉她,她的眼病经全面检查,没发现严重疾患,病很轻,吃点维生素及注意用眼卫生就会好的等,并劝告家长,立刻终止强迫患儿拉小提琴,不要强迫尤其是长期强迫患儿做她不愿做的事等,在家长密切配合下,随访治疗3月,患儿视力逐步恢复至正常。
例2 王某,女,23岁,大学一年级学生。以“突然看不见2小时”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状况良好。眼部:视力:右眼手动/眼前,左眼指数/眼前,验光无明显屈光不正。让其自行行走,能饶过眼前障碍物,且可独立书写自己的姓名及住址等。双眼屈光质及眼底未见异常,眼压正常。询问其同宿舍同学,得知该学生是外地学生,性格孤僻,现是刚入校新生,初次离家求学,经常思念家人。最近家乡一个同学来看她刚走,情绪低落,引发此病。诊断:癔症性失明。经暗示治疗:让她看她写的字,让她看自己走路并不会碰着障碍物等,并辅以精神鼓励:告诉她她的病很轻,只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痊愈。给其开药(维生素),5分钟后,患者在等其同学为她取药时(维生素),视力自行完全恢复。
例3 张某,女,22岁,高中毕业。以“视力突降俩天”来我院就诊。2天前,患者突然视物不见,在当地乡镇医院诊治无效故来我院。查体:全身状况良好。眼部:视力双眼指数/眼前,但可饶过眼前障碍物行走。屈光质及眼底未见异常,眼压正常。询问其母,得知患者乃因男方单方面退婚,精神受刺激而引发次病。诊断:癔症性失明。经暗示及精神疗法,并对其做思想工作,点滴葡萄糖,口服维生素,3天后患者视力右眼0.4,左眼0.5,家属要求出院。
2 讨论
癔症大多是以突然发病,出现感觉、运动等异常,这些异常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消失[1]。这些症状常不能查见相应的病理解剖改变。其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之间。癔症患者多具有高度情感性、暗示性高、自我中心、幻想丰富等性格特点,如遇精神刺激、创伤等,可助长本病发生。女性情感丰富,故此病多见于女性,男性罕见。本文3例均为女性。第1例虽仅11岁,但该患儿10岁既有月经,言谈中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吻合的成熟,好自我表现。因为长期被迫做其所不愿做的事(拉琴),精神紧张,导致癔症发作,视力突降。经解除精神紧张,精神支持等治疗,视力恢复。第2例因在一个陌生环境不能适应,思念家乡,忧虑而导致发病。第3例因婚姻问题导致精神创伤引发此病。
癔症以心理治疗为首要方法。说理、教育、暗示及行为治疗均属此范畴[2]。对她们要非常关心,寄予同情,仔细了解病史,让患者尽情发泄,尽情倾吐不满情绪,同时给以安慰和鼓励,告诉患者精神因素与性格弱点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应加强自我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同时给予详细的体格检查,这样即可排除器质性病变,又可取得患者和家属信赖,有利于精神疗法的成功。暗示疗法也为一重要治疗手段。分为直接和间接暗示俩种。直接暗示:让患者安静下来,医生用坚定有力的语气,嘱患者按医生指示,作一些事,如让她自己写自己的名字、住址等,给其点一些有色眼液,如“利福平”,让她感觉到她能看见。间接暗示:给予理疗及安慰剂如维生素等,让她知道医生在给她治疗,同时配合语言强化,促进患者恢复。以上3例,经上述治疗,均取得明显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