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和视网膜疾病:合理选择OCT适应证和科学解读图像是确诊的重要前提
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于眼科,特别是玻璃体和视网膜疾病。北京同仁医院魏文斌提出,合理选择OCT检测的适应证、科学地解读OCT图像是临床确诊的重要前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汪枫桦等在频域OCT中研究黄斑中心凹定位及其对视网膜厚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发现中心凹的定位影响到测量结果。北京协和医院李略等评价了增强深部成像的OCT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临床价值,认为此法可定量检测正常脉络膜厚度,测量的可重复性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黎蕾等研究发现,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联合OCT指导的半剂量光动力疗法对慢性或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北京同仁医院杨丽红等发现单侧CSC患者的患眼脉络膜厚度比对侧眼和正常眼增厚。北京协和医院李略等通过眼底血管造影和脉络膜深层成像OCT进行脉络膜厚度分析,认为CSC是脉络膜局灶性缺血、继发性脉络膜血管扩张和充血、高渗透性的双眼疾患。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刘哲等应用OCT检测了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变,认为LHON临床前期携带者和不同发病阶段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有改变。北京天坛医院汤洋等应用OCT测量鞍区肿瘤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及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认为鞍区脑膜瘤比垂体瘤和颅咽管瘤对视路的影响更为严重。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医院马进等研究了频域OCT定量检测视网膜大血管腔内直径变化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发现视网膜动脉腔内直径和视网膜动静脉腔内直径比值的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变化相关。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目前,我国普遍应用VEGF等抗体类药物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来治疗此类眼病。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学者在《美国眼科杂志》报告了以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40例特发性CNV的系列病例研究,首次剂量为1.25mg,以后根据需要给药,随诊1年,发现治疗眼均能很好地耐受治疗,最好矫正视力提高,但此结果仍需要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为降低给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孙晓东等提出规范眼内注射流程的建议。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秀梅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不仅可通过募集、整合的方式直接参与CNV的生成,还可以通过分泌血管生成因子的间接方式参与CNV的生成。北京协和医院张潇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在体外可促进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形成管状结构,可能在CNV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解放军总医院陈学国等经实验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可以显著抑制氪激光诱发的CNV形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学者在《美国眼科杂志》发文指出,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眼内注射贝伐单抗后,血浆和玻璃体腔内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