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玻璃体切除术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于伟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727  更新时间:2008/2/20 23:05:04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在葡萄膜炎的治疗上,既往多采用药物治疗。最常用的是局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或激素并配合全身应用抗炎/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苯丙酸氮芥、氨甲蝶呤、环孢菌素A和mycofenolatmofetil[12],可减少各种类型的慢性葡萄膜炎炎症发作的频率和时间,从而也减少CME发作的频率[7,9,10,11]。根据临床观察,单纯全身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可以控制急性炎症,但并不能阻止葡萄膜炎病情的进展。药物减量的过程中病情复发,需再次加量,会延长治疗时间。长期局部应用激素可引起青光眼和白内障,而长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有继发恶性肿瘤的危险。而对有的葡萄膜炎如白塞氏病来说,无论是应用激素还是抗代谢药,免疫抑制剂等对治疗来说都是不够的[4,5]。已有报道醋氮酰胺可以改善葡萄膜炎所致的黄斑囊样水肿[13,14,15],但是有恶心、腹泻和 感觉异常等副作用,影响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1978年Diamond  和Kaplan[27]在行玻璃体切除术清除葡萄膜炎患者玻璃体腔内炎性物方面 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打破了以往仅限于慢性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和继发青光眼的前节手术的观点,突破了玻璃体手术的禁区,首次提出了对激素治疗有效但反复发作的眼内炎症所导致的CME的手术治疗,并推测由于玻璃体可视为一个炎性介质的容器,所以清除玻璃体后可以使CME得到改善。
1.手术适应征
Yusuf Ozerturk等[1]在最近的研究中确定了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的主要和次要适应症。主要适应症为:持续密集的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PVR,晶体后睫状体膜,视网膜前膜,黄斑皱折,囊样黄斑水肿,并发性白内障。次要适应症为:在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下,两次葡萄膜炎发作间期小于二个月,和/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
2.手术方式
可采用传统的睫状体平部入路的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有的医生在每500ml灌注液中加100mg皮质类固醇[1]。
2.1PVR的手术处理
当葡萄膜炎新生血管膜致玻璃体出血时,行PPV使屈光间质透明,为激光或冷冻治疗做准备,解除玻璃体腔内机化条索对视网膜的牵拉。对于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要联合巩膜扣带术。视网膜裂孔可行眼内激光光凝。对于玻璃体基底部有活动性新生血管增生或可见到视网膜裂孔处可行冷凝处理[29]。
2.2 CME术中是否剥除ILM和玻璃体后界膜 
有作者研究发现是否剥除ILM对CME改变无明显差别[6]。PPV去除玻璃体在黄斑处的粘连,人为造成玻璃体后界膜的脱离对CME和视力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作用[6],还有人强调应彻底清除玻璃体后界膜[26]
2.3白内障的手术处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