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知识 >> 眼科医生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蝶骨大翼脑膜瘤         
蝶骨大翼脑膜瘤
作者:rui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403 更新时间:2003/6/14 20:24:49

 

协和眼科医生专业论坛 08-21-2001 22:09:08 阅读

        视神经脑膜瘤(meningioma)是常见的眼眶内肿瘤,占眼眶原发性肿瘤的5%~10%,国外统计少于1%,占视神经原发性肿瘤的33%。因其发病数多,视力丧失严重,术后易复发,颅内蔓延可引起死亡,在眼眶病中占重要地位,引起眼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的特别关注。眼眶脑膜瘤可原发于眶内,也可起自颅内或副鼻窦内,蔓延至眶内。原发于眶内脑膜瘤可发生于视神经鞘、眶骨膜和埋藏于眶脂肪内的异位脑膜细胞。视神经属于中枢神经,其周围视神经鞘包括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蛛网膜由两层细胞及其中间的网状组织所构成。表面一层为脑膜上皮细胞,胞体较大,呈椭圆形,眶内脑膜瘤多由此层细胞发展而来。内层细胞呈梭形为成纤维细胞,此层细胞也可发展脑膜瘤。起源于视神经鞘的脑膜瘤占眶内脑膜瘤的3/4。眼眶骨膜在视神经管内与脑膜是同一层膜状结构,在眶尖部分离,二者关系密切,骨膜也是脑膜瘤的原发部位之一。有的脑膜瘤手术时发现,肿瘤与视神经鞘和骨膜均无关系,考虑来自异位脑膜细胞,临床上甚少见。脑膜瘤有时是多中心性的,尤其是伴有神经纤维瘤病者,可发生于双侧视神经。本节只涉及原发于眶内脑膜瘤,其他将在继发瘤内论述。


(一)临床概述
脑膜瘤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平均41岁,男女之比为1:2至2:3,侵犯一侧眼眶,也可见于儿童且多发,发病年龄越小病情发展越快,手术后复发机会也多。视神经鞘脑膜瘤发生于蛛网膜脑膜细胞,瘤细胞增生并侵犯鞘间隙、软脑膜和硬脑膜,硬脑膜不被穿破,表面保持完整,肿瘤向眼球和颅内两个方向发展,外形呈管状增粗,沿视神经蔓延,使该神经增粗,前至眼球,后入视神经管,终至颅内者约占15%,向鞍上区发展,瘤细胞也可早期穿破硬脑膜,向视神经一侧或绕视神经增长,外形呈梭形或块状。肿瘤不断增大,受到眶壁限制,则形成与眶腔一致的锥形肿块。发生于骨膜的肿瘤,沿骨膜增长,早期不影响视神经,症状和体征同于周围间隙肿瘤。侵犯视神经鞘的肿瘤早期可引起视乳头水肿,视野收缩,继而视力减退,继发视神经萎缩,伴有视睫状静脉,眼球突出。视力丧失,眼球突出,慢性视乳头水肿性萎缩及视睫状静脉被称为视神经鞘脑膜瘤四联征。
眼球突出是最常见和较早出现的体征,95%以上的病例有此征,特别是早期穿破脑膜向视神经一侧或围绕视神经增长,以及原发于视神经鞘之外的肿瘤,眼球突出最早引起患者注意。眼球突出的方向一般沿眼轴向前发展;原发于蝶骨大翼骨膜的肿瘤,往往使眼球向内、向下移位,眼球突出的程度因人而异,区别可很大。肿瘤起源于视神经管内视神经鞘,或沿鞘发展者,眼球突出度较低,甚至颅内已有蔓延,两眼突出度仅差2~3mm。肿瘤发生于眶内,呈块状增长的,眼球突出明显,双侧差值可达20mm以上,严重者眼球脱出于睑裂。


视力严重减退也是发生较早的症状之一。初诊患者,视力低于0.1者达50%以上。视力的丧失与肿瘤原发部位有关。发生于视神经管内者,视力减退和视野缺失往往是早期唯一的症状,只有少数患者伴有头痛,较长时间内不伴有眼球突出。早期常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沿视神经鞘发展,外形呈管状的脑膜瘤,因压迫视神经纤维,使之萎缩,视力丧失也较早,眼球突出不明显,两种体征不成比例。只有那些早期穿破视神经硬脑膜,肿瘤向一侧发展,或原发于视神经鞘之外的骨膜或异位脑膜细胞者,晚期才有视力减退。管状脑膜瘤早期视野收缩,发生于眶尖者,可出现视野内暗点。


眼底改变也是视神经脑膜瘤常见的重要体征。几乎所有病人早期发生视乳头水肿,经过长期过程之后,发生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眼底镜所见与炎症后的继发萎缩所不同,视乳头边界不清,色调灰白污秽,且向前轻度隆起,30%患者视乳头表面往往出现视神经睫状静脉。后极部向前扁平隆起及脉络膜视网膜皱褶。视神经萎缩后仍向前隆起,这是由于长期的水肿,胶质细胞增生的结果,也可能被瘤细胞侵犯。脑膜瘤质地较硬,瘤体较大及发生于视神经鞘的肿瘤妨碍视神经的移动,而发生眼球运动障碍,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眼睑和结合膜水肿。中年女性眼睑慢性水肿者,除炎性假瘤、Graves眼病和恶性肿瘤之外,还应考虑脑膜瘤。在病程的晚期,或发生于眶前部骨膜的肿瘤,还可扪及硬性肿物。起源于眶骨膜的脑膜瘤,因原发部位多在蝶骨大、小翼区,眼球多向下、向内移位,眼深部可扪及扁平样肿物。继发于颅内的脑膜瘤,多来自蝶骨,经视神经鞘或穿过眶上裂、眶骨壁向眶内蔓延。蝶骨嵴内1/3肿瘤,首先压迫视神经,视力减退,原发视神经萎缩。颅压增高时引起Foster-kennedy综合征,即同侧视野中央暗点、原发视神经萎缩和对侧视乳头水肿。肿瘤蔓延至眶内,引起眼球突出。蝶骨嵴外2/3脑膜瘤往往引起眶壁增生,眼球突出,颞部隆起,而视力减退和眼球运动障碍发生较晚。脑膜瘤的症状在妊娠期比较显著,发展较快,另外此肿瘤可伴有神经纤维瘤病。

 
(二)影像学表现
成年女性,伴有疼痛及眼睑水肿,一侧性眼球突出,视力丧失,以及特征性的视乳头萎缩和视睫状静脉,对诊断均有较大帮助。


【X线检查】视神经孔扩大,管壁硬化:眶壁骨增生和破坏同时存在是脑膜瘤X线特异性表现。管状脑膜瘤向颅内蔓延,致使视神经管圆形扩大。刺激管内骨膜,引起骨增生,表现为视神经管壁和前床突密度增高。视神经胶质瘤和其它肿瘤引起的视神经管扩大,不伴有管壁硬化,此点可供鉴别诊断。发生于眶骨膜的脑膜瘤,多位于蝶骨大、小翼眶面,肿瘤沿骨膜扩展,刺激骨膜,使骨增生,X线表现眶外、上壁增厚及密度增高。此种大范围的骨增生与骨纤维异常增生症不易鉴别。脑膜瘤表现为眶壁密度增高,边界比较清楚,有时可见虫蚀样骨破坏。骨纤维异常增生症为弥漫性云雾状密度增高,边界不清,往往波及额骨、筛骨、蝶骨体等多个邻近骨骼。砂砾型脑膜瘤偶可见眶内圆点状钙斑。肿瘤的不断增大,长期眶内压增高,引起眶腔容积扩大和软组织密度增高,这些继发改变是非特异性的。


【超声探查】超声对于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探查具有特异性图像,A型超声可显示视神经实体性增大,内反射不规则,可有钙斑强反射。B型超声探查,因视神经增粗扇形扫描图像显示视神经前端角度加宽,边界清楚,内回声较少,而声衰减明显,后界常不能显示或回声微弱,肿瘤内偶见强回声斑点,表示钙斑反射,超声扫描可见视神经带状弱回声区周围的中等回声肿物,也可见围绕视神经的鞘间隙加宽,此点在其它肿瘤内少见,肿瘤外生长肿瘤则异常回声区不规则。多普勒超声探查肿瘤内可见丰富血流。


【CT扫描】由于肿瘤与周围脂肪密度差异较大,发生于视神经的脑膜瘤显示的较为清晰,但提示视神经管扩大或颅内蔓延比较困难。前者需用薄体层像,利用骨窗观察,后者需注射造影剂强化。
(1)视神经增粗:呈管状,梭形或锥形。呈管状增大者,至眶尖部膨大明显,说明向颅内蔓延遇到视神经管的阻力。边界清楚光滑,但当肿瘤穿破硬脑膜之后,因缺乏包膜,图像上肿瘤的边界表现不整齐。内密度均质,CT值+48~+108Hu,中度强化。一般软组织肿瘤在CT片上很小超过+80Hu,20%-50%脑膜瘤内含钙化颗粒,在平片上可大于此值。另外,脑池注射造影剂后,见造影剂弥漫至视神经鞘间隙,此时可见肿瘤位
于视神经纤维之外。视神经脑膜瘤在眶尖部一般缺乏透明区,这是由于肿瘤常沿该神经达到视神经管前沿,如瘤细胞早期穿破硬脑膜,在视神经一侧增长,则图像如同其它良性肿瘤。
(2)眶内块影:肿瘤增大可占据全部眶尖或全眶区,呈圆锥形,视神经较难辨别。
(3)车轨样图像:利用薄体层(l.5mm)水平像,粗大的视神经两侧为高密度影,如同车轨样,为肿瘤区;中央低密度条纹为萎缩的视神经纤维区。呈梭形块状或锥形肿大的肿瘤,在轴心或偏心也可见到低密度条影,冠状层面像视神经鞘呈环状高密度影,中央为萎缩的视神经,外围为肿瘤组织。
(4)肿瘤内钙化斑:见于砂粒型脑膜瘤。砂粒内含有丰富的钙质,在5mm层厚的图像上,许多砂粒重叠成像,肿瘤内可见不规则钙化斑,有时呈现袖套样钙化,是视神经脑膜瘤特有的一种CT征。
(5)软组织肿物与眶骨增生同时存在:原发于骨膜脑膜瘤,呈扁平状高密度块影,邻近的眶壁骨质增生肥厚,密度增高,骨增厚的范围大于软组织肿物,且与正常骨骼之间界线不清。起始部位多见于蝶骨大、小翼骨膜,骨壁增生也多为眶外壁和眶上部。由于肿物压迫外直肌和视神经,使之向内侧移位。对于此类病变应作强化CT或MRI,以确定颅内和颞凹是否被侵犯。
(6)肿瘤蔓延:原发于眶内或视神经管内肿瘤,沿视神经向前后蔓延。向前可见与视神经接触处的眼环增厚,密度增高。向后蔓延,视神经管扩大,密度增高,至颅内后呈球形增大,向鞍上发展。颅内蔓延的另一途径是经过眶上裂,在CT像上可见肿瘤主要部分位于眶内,眶上裂明显扩大,海绵窦旁被肿瘤侵犯。骨膜起源的脑膜瘤侵犯眶骨,,也可向颅内蔓延,强化CT和MRI可见增厚骨壁的颅内面病变。因此原发位置在眶内、颅
内,抑或骨内有时难以确定。
(7)多发性脑膜瘤:脑膜瘤可发生于双侧视神经鞘或颅内,多病灶与视神经肿瘤并存。由于CT为多层扫描,既可显示眼眶、颅脑等多处肿瘤。如显示颅内肿瘤,往往需要注射造影剂强化。


【MRI成像】MRI同CT一样揭示视神经增粗及肿块形状和大小。脑膜瘤1WI显示中等低信号强度,T2WI显示不均质改变,可由轻度低信号至轻度高信号,度。肿瘤钙化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高信号显示脑积液的聚集。由于缺乏骨信号及伪影,MRI可显示视神经管内状况及颅内蔓延。颅内肿瘤T1WI信号强度低于或接近于脑灰质,T2WI 时信号明显增高,高于脑组织和眶脂肪。1990年Zimmerman利用二乙稀三胺基五醋酸钆(Gd-DTPA)强化,发现视神经鞘脑膜瘤的眶内部分仅轻度增强,颅内部分明显增强。在T1WI平片上与脑等强度的肿瘤,增强后信号明显高于脑。在T1WI上增强后的肿瘤和眼外肌与其周围的眶脂肪信号强度比较接近。利用Gd-DTPA增强及脂肪抑制技术,使脂肪处于低信号强度,显示正常结构及肿瘤更为清楚。

眼科资讯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眼科资讯:

  • 下一篇眼科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