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视觉发育关键期内正常及暗饲养大鼠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及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的发育特征,分析暗饲养对大鼠视觉发育关键期突触可塑性特征的影响。
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刺激和记录电极分别放在大鼠初级视皮层Ⅳ层和Ⅱ/Ⅲ层,将电压分别钳制在−70 mV和0 mV得到EPSC和IPSC,由双脉冲刺激诱导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由TBS刺激诱导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对生后10~37天不同天龄段的正常及暗饲养Wistar大鼠的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及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发育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均数±标准误表示,多组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暗饲养大鼠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EPSC双脉冲系数在P10-P30范围内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在P35-P37年龄段上升,但变化趋势较正常大鼠减弱;暗饲养大鼠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IPSC双脉冲系数在P30天之前随发育逐渐降低,但较正常大鼠下降减缓,P35-P37组轻度上升,随天龄的增加,暗饲养组较正常组PPR值下降减缓;暗饲养大鼠EPSC成分长时程突触可塑性随年龄增加变化不明显,而在正常大鼠在出生后此值明显降低,在睁眼后又逐渐升高。
结论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对光刺激反应迅速,随年龄增加兴奋性突触传递由PPD转为PPF;暗饲养使短时程突触可塑性降低,突触传递效能减弱;长时程突触可塑性与视觉经验依赖相关,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