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眼附属器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是最多见的眼附属器淋巴瘤,可发生在眼眶、结膜、泪腺、眼睑等,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本研究以期对本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率,提高早期诊断率及生存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0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眼科收治的79例病理确诊为ⅠE期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
结果 本组男性49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1.63:1,平均年龄为56.3岁。病史最短30天,最长12年。原发于眼眶49例,结膜14例,泪腺10例,眼睑6例。单眼61例,双眼受累18例。79例患者中,64例未复发,15例后出现复发,其中的6例转化为DLBCL。发生在眼眶内的MALT淋巴瘤多呈包绕眼环的不规则生长,无明显边界,临床表现主要是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眼睑肿胀、视力下降、眼球移位、可触及包块且随病程进展逐渐增大、眶压升高、上睑下垂等。而发生在结膜的MALT淋巴瘤多位于穹窿部结膜,以外上方多见,表现为结膜充血、肿块呈“鲑鱼肉”样外观。79例病例中,48例单纯行CT扫描,9例单纯行MRI扫描,22例行CT和MRI扫描。72例行A/B型超声检查。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在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为铸造样包裹眼球,大多数病变呈弥漫性软组织增生,无包膜。病变的MRI信号特点无特异性,与肌肉比较,T1WI上肿瘤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眶内脂肪的高信号会影响肿块的显示,采用脂肪抑制技术可使强化的肿块更清晰,有助于了解肿瘤的范围。本组病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及放射治疗,少部分行化学疗法。手术全部切除58例,局部切除21例。不同的手术方式与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术后复发及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无显著关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放射治疗对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患者双眼发病和对放射治疗的初始反应与肿瘤的复发及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有相关性;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及手术方式等因素对复发及转化均无影响。
结论 发生在眼眶内的MALT淋巴瘤多呈包绕眼环的不规则生长,无明显边界,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是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在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为铸造样包裹眼球,大多数病变呈弥漫性软组织增生,无包膜。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及手术方式等因素对复发及转化为DLBCL均无影响。 |